◎ 周常温
汇泉湾畔,八大关旁,曾矗立着一座优秀建筑——青岛体育馆。其雄美的身躯上闪耀着“鲁班奖”“詹天佑奖”的光环。
从工程的方案设计、动工兴建、落成验收、投入使用等时段,我均有采访报道。
登高俯视青岛体育馆,会给人留下呈卵形平面之印象。馆墙身着云白色仿石面砖的外衣。根根巨人似的花岗岩石柱,棱角分明,上宽下窄,仿佛力扎地下。我环绕馆外一周,获得感觉:青岛体育馆形体虽非高大,却满满地显现着其建筑造型的稳重感、雕塑感、力度感和运动感。
青岛市建筑工程设计研究院总工程师、青岛体育馆工程总设计师潘云龙系我好友。彼时,在工地现场边走边看边聊,他如数家珍,畅说工程。青岛体育馆占地6公顷,总建筑面积18154平方米,高26.2米。整个工程包括比赛馆、练习馆、变电室、制冷机房、锅炉房和停车场等,总投资4530多万元。比赛馆建筑面积1.7万余平方米,比赛场地尺寸为32米╳44米,可分别布置1个7人制手球场、两个篮球场、3个排球场、12个羽毛球场、30个乒乓球场,还可作大型体操比赛和练习使用。其固定看台为5887席,还设有推拉式活动看台,增加优质视距座位766席,共可接纳6653名观众。
谈及工程的结构布局,设计师滔滔不绝。这种卵形平面空间的比赛大厅,减少了视质欠佳的短轴东西方位和边缘角落的看台座位,增加了视质上乘的长轴南北方位观众席数;这种卵形平面空间的比赛大厅,使得南、北、东、西看台座位形成明显的不对称布局——南看台1779个,北看台2702个,东、西看台各1086个;这种卵形平面空间的比赛大厅,还可胜任文艺演出、电影放映和集会等多种文体娱乐之需。
潘云龙说:“这种复杂、奇特的结构形式,在国内外尚无先例。”既选择卵形平面的布局,又要适应汇泉湾的海滨环境与建筑环境,还得使建筑空间形象具有独特的富有时代感的体育建筑风格,设计团队在学习和借鉴国内外悬索结构的基础上,对比赛馆采用了交叉拱与两个不对称双曲面悬索网组合的大跨度轻型屋盖空间结构。双拱交叉点形成长61米、中心距宽10米的顶面梭形天然采光带。其采光面积350平方米(约占赛场的1/4),使比赛厅内光线明亮。白天各种赛事和活动无须开灯耗电,既大量节约能源,又丰富了大厅的景观。
整个体育馆布局合理,平台兼作的露天茶座,花草树木掩映的休憩空间,配以喷泉、雕塑等建筑小品,形成灵活多变的优美环境,令人赏心悦目。
步入馆内,我仰望顶部,看到梭形天然采光带下悬挂着橙红色的梭形金属大吊环:宽3米、高1米、周长124米、总重22吨,馆内照明和空调送风组合于其中。吊环底部中间开槽为灯光照明带,底部两侧开孔带为空调冷热风散流带。其重任有二:除担负着对比赛场地送风外,还配合着观众席两侧墙上的32个大型送风喷口,为人们创造了冬暖夏凉的观看环境。吊环宛若一轮巨大的光环,成为比赛大厅装潢艺术的主题,使场地景观优美华贵,别具一格。观众席前区的上空,还设有10个直径1.8米的伞状吊灯,其外壳着玫瑰红色亮漆。伞状吊灯与金属吊灯交相辉映,艺术效果完美。
体育馆内的设施、设备,当时堪称国内一流。电声系统,采用了美国EV公司的超大功率组合音响设备。集中式的成组扬声器,像一个大花篮悬挂在场地中央上空。地面音响系统采用矩阵积木式布局,以数字延时器分组向各区域辐射音量。观众们无须为“哈斯效应”而发愁,演唱家们也不必因声音反馈的干扰而挠头。
我在馆内转悠,看到观众席按红、黄、蓝、绿四色分区,人们可方便地持票以色区对号入座玻璃钢椅。控制室、放映室、声控室、光控室等六个机房,分别设于厅内南北两端,可直接调控室内设备功能。整个大厅内装饰充分利用建筑结构的形体和韵律及设备、设施的装饰作用,如声学天棚和声学墙面、国际标准木地板、梭形天窗及吊环的功能形象,共同组成比赛大厅的室内空间艺术环境,巍然壮观。茶色玻璃幕墙、观众南北休息厅及廊道的朱红色U形铝合金格栅式扣板天棚更富意境变化。……
青岛体育馆项目由青岛二建公司总承包施工。始建于1985年岁暮,1990年11月竣工交付使用。工程技术人员说,他们调集精兵强将,精心施工,交叉作业,攻坚克难,创下了这个招牌工程。
青岛体育馆建成后,承办了诸多重要体育比赛、文艺演出、大型会议等。我喜好观赏赛事与演出。记得这里曾承办了一次某国的马戏团的表演。驯熊节目表演时,大棕熊突然失常失控,张牙舞爪地扑向驯兽师。驯兽师挥电棍击之,不成,被大熊力掌拍倒在地。“哇——哇——哇——”观众连连惊慌呼叫。千钧一发!数名驯兽师飞身上阵,将其制服。演出由此中断,观众遗憾离场。
青岛市体育馆短命,13岁夭折。在饱受争议中于2004年冬被夷为平地。
唉,甚感怅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