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8版:科创 上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站在AI肩膀上的素质教育

脑机对接是“医治病人”还是“制造超人”?

□ 黄全愈

八、AI教育能避免方式单一和答案唯一的“陷阱”吗?

培养拔尖的创新人才,要面对一个美丽的“陷阱”:以为最快的方式,就是最好的方式,甚至是唯一的方式。然而,对这口“陷阱”,“AI自习室”往往是敞开的、不加井盖的。

我和一些美国教授聊天时,他们说:“中国留学生习惯用聚合思维,用最快捷的方式去得到答案;思路不开阔,不理解‘条条大路通罗马’的意境。”

问题还是与应试教育有关,比如,考试的时空有限,孩子难以海阔天空地思考、搜寻、尝试不同的方式。

聚合思维(Convergent Thinking)指人们在解决问题时,运用特定的逻辑思维,收拢获得答案的范围。发散思维(Divergent Thinking)指人们在思考问题时,喜欢沿着不同的方向扩展,去理解“条条大路通罗马”的奇妙。

诺奖得主盖尔曼教授转述卡兰得拉教授的“气压计的故事”:

某教授想给一个学生的考试打零分,但学生声称,如果教学制度不与学生作对,他要争取满分。双方同意,寻找公平无私的仲裁人做鉴定。卡兰得拉教授被选中了。

试题:试证明,怎么能用气压计测定一栋楼的高度?

学生的答案:把气压计拿到楼顶,用长绳子拴住气压计,然后往下坠,接触地面后,测量绳子长度就是楼的高度。

卡兰得拉教授指出:这位学生应得满分,因为他回答正确了,但学生的回答又不能证明他懂物理学的知识。

卡兰得拉教授请学生用6分钟答题并“警告”他:“必须用物理学知识答题”。5分钟过去了,学生还是没有答案。卡兰得拉教授问:“是否放弃?”学生说:“答案太多,不知道选哪个好?”卡兰得拉教授让他抓紧时间。结果,第6分钟答案出来了:在楼顶,让气压计落下,用秒表记录下落的时间,公式为S=0.5gt^2,即落下的距离等于重力加速度,乘以下落时间的平方的一半,就是楼的高度。

卡兰得拉教授问出题教授:“是否让步?”出题教授同意让步。于是,学生得了最高分。

卡兰得拉教授要离开时,突然想起学生说过他还有许多答案。学生说:“有啊,有太阳时,您在楼顶记下气压表高度和影子长度,再测出高楼影子的长度,就可用简单的比例关系,算出楼的高度。”

卡兰得拉教授说:“很好。还有什么答案?”

学生笑着说:“还有一个答案您可能会喜欢,它是最基本的测量方法。您拿着气压表从一楼往上走,记下水银高度的变化,就可以根据气压表的单位变化,得出楼的高度。”

最后,学生笑着说:“如果不局限于物理学,还有许多方法。最好的方法是去敲管理员的门时说:‘亲爱的管理员,我有一个很漂亮的气压表,如果你告诉我楼的高度,我就把它送给您。’”

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创新思维,通过学以致用,把知识内化为自己的创新能力,这就是素质教育的精髓之一。

如果说“一根筋”是方式上的死板,那么“死脑筋”就是指没有发散思维、没有逆向思维、没有创新思维。

方式的单一和答案的唯一,是“AI自习室”正在给创新教育挖的两大“陷阱”。

2000年高考前一天,我到广州某校作报告。我出了一道题:“绿鸟、黑猫、花狗、黄色的狮子,请指出哪一个与其他三个不同一类?并说明理由。”

第二天,大家发现:高考作文题为“在一次鼓励创新的报告会上,有位学者出了一道题:四个图形符号中,哪一个与其他三个不同……请以‘答案是丰富多彩的’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广州某校校长十分懊悔:“让高三生来听演讲,作文就‘搞定’了。”

更搞笑的是,后来,竟然有人开天价,让我猜第二年的高考作文题。讲这段逸闻趣事,却让人笑不出来。因为24年过去了,“一个问题,只能有一个答案”的现象,还在困扰着孩子。

要创新,必须有“破局思维”。以上题为例。

答案是鸟,因鸟是禽类,其他三个是兽类。但若你鼓励听众,去寻求丰富多彩的答案,你一定会被人们的发散思维、创新思维震撼。

我把在全国各地听到的“奇谈怪论”带回美国,对中国人的发散思维和创新思维,美国听众一惊一乍:有人选狗,因为狗是杂色的,其他都是纯色的;有人选狮子,因为狮子是猛兽,其他三个可以是宠物;有人选鸟,理由是其他三个都有肚脐眼,而鸟没有……

面对五花八门的答案,有人问我,最喜欢哪个?

我说:“喜欢的是鼓励不同答案并存的胸怀和理念。”

有一次,我在某大学作报告,听众中有教授、大学生和小学生。

我叫了一名三年级的小学生回答问题。该学生选择鸟,因为鸟能一边高速运动,一边拉屎。

听众哄堂大笑。

突然,会场又静了下来,大家在等待我的点评。

我说:“大学生和教授的掌声已经宣判了,我的点评只能是‘蛇足’。但是,我想问个问题:为什么孩子年龄越小创新思维越活跃?年纪越大越不活跃?难道不值得我们深思吗?”

这时,我能感到一颗颗思考的心在跳动。

鼓励创新,你就会面对“万马奔腾”的局面。

问题是,许多“AI自习室”往往自行给学生选择最快捷的方式,因为,在考场尝试不同的方式,无异于自毁前程。至于,答案的多姿多彩更是禁忌。上述例题,“AI自习室”会选择鸟。因为简单、清楚、保险是考场的必杀技。问题是,您愿意孩子被AI训练得像个刻板的机器人吗?

AI善于通过发散思维去搜索数据,但是“AI自习室”往往训练学生通过聚合思维尽快获取答案。

“AI自习室”应该借鉴通识教育的特点,在分析学生的学习进度、偏好和弱点后,建立悔棋机制。可惜,在方式单一和答案唯一的问题上,“AI自习室”没有让学生自由“恋爱”,这是思维上的死棋,也撇弃了通识教育的精髓。

个性化的教学应该是“AI自习室”的特色,不能像一些学校或培训机构那样,把因材施教变成应试教育的个性化教学。

在常规课堂上,许多老师甚至不给答错的学生解释错误的原因。据说是因为要赶教学进度,时间不允许。“AI自习室”没有这个尴尬,不必赶集体的时间表。应该利用这个优势,把悔棋自省的权利还给孩子;让做错的孩子,有消化悔棋自省的时间和机会。

答案是丰富多彩的,方式是多样化的,思维是多元的,社会是通达的,如果“AI自习室”用方式的唯一和答案的单一约束孩子,创新人才能从包围圈里冒出来吗?

(未完待续)

版权所有(c)青岛出版集团 COPYRIGHTS @2010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鲁ICP备10001583-1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