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综合消息 昨日,山东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新闻发布会,解读关于全面推进美丽山东建设的实施意见有关内容。
实施意见共包括九个方面,明确了27条举措,包括优化国土空间开发和保护格局、推进产业绿色低碳发展、构建清洁低碳能源体系等。
到2035年美丽山东目标基本实现
实施意见明确了美丽山东建设的指导思想,分阶段提出了美丽山东建设的主要目标:到2027年,美丽山东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到2035年,美丽山东目标基本实现;到本世纪中叶,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山东全面建成。
山东将从加快经济社会发展绿色低碳转型、持续深入推进污染防治攻坚、加大生态系统保护修复力度、守牢生态环境安全底线、加快建设美丽山东新高地、大力开展美丽山东建设全民行动、强化美丽山东建设支撑保障等7个方面推出系列措施。
其中,在持续深入推进污染防治攻坚方面,山东将强化秸秆禁烧管控,加强农业面源氨排放控制,深入推进柴油货车清洁化;开展土壤污染源头防控行动,到2027年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完成国家规定的目标;强化固体废物和新污染物治理,到2035年率先全域建成“无废城市”。
累计培育省级以上绿色工厂521家
“十四五”以来,山东规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累计下降19.8%,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累计下降11.8%,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比重超过51%,数字经济总量占GDP比重超过47%。
以更大力度改造升级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谋划布局未来产业。2023年,全省实施500万元以上技改项目1.25万项,同比增长9.4%;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1%、工业利润增长24.4%,分别高于全国2.5、26.7个百分点,在工业大省中名列前茅。
开展数字经济“创新攻坚年”,实施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提标行动。2023年全省信息技术产业营收增长12.4%,持续保持较高增速。
加强企业培育和固链强群,全省单项冠军、小巨人等优质企业数量走在全国前列;实施融链固链活动,18家企业入选全国制造业重点产业链“链主”。
实施工业领域碳达峰行动,全面构建绿色制造体系,全省累计培育省级以上绿色工厂521家、绿色工业园区45家,数量居全国前列。
下一步,山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将加快推进裕龙岛炼化一体化一期项目、万华化学蓬莱新材料产业园等重大项目建设;加快推进山钢永锋临港二期、山钢集团与中国宝武合作的精品基地二期等项目建设;每年培育推广首台(套)技术装备、首批次新材料、首版次高端软件600项以上,力争年内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活动覆盖率达到51%左右、研发机构提高2个百分点左右、研发经费支出增长8%左右。
打通“生态”与“富民”转化通道
2017年开始,生态环境部组织开展国家级生态文明示范创建工作,截至目前已经开展了7个批次,山东共成功创建国家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32个、“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11个,数量位列全国第一方阵。
山东强化政策激励,建立生态文明建设示范激励机制,荣誉之外,各地对示范创建命名地区还实施生态资金奖补,全省累计奖补资金超过3亿元;将创建情况作为评优评先的重要参考,进一步激发地方参与创建工作的积极性,比如济南、潍坊等市每年依据创建级别给予创建成功的县(市、区)不同等次的资金奖励。
山东省生态环境厅与文旅部门联合,将创建地区作为生态旅游首选地,指导创建地区试点开展生态产品总值(GEP)核算,探索“两山”转换路径,将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如蒙阴县开展县乡村三级GEP核算,建立了全省首个县级GEP核算平台,推动解决生态产品价值“度量难”问题;搭建“绿色银行”交易平台,打通了“生态”与“富民”转化通道。
下一步,山东省生态环境厅将严把申报创建的准入条件,加强对已命名地区的日常管理和复核评估,全面提升示范创建质量,持续打造一批美丽山东建设示范样板。
(编辑:李旭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