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记者从安徽省量子计算工程研究中心获悉,我国第三代自主超导量子计算机“本源悟空”受邀接入长三角枢纽芜湖集群算力公共服务平台,实现通算、智算、超算、量算的“四算合一”。
“本源悟空”搭载72位自主超导量子芯片,在今年初上线运行。截至5月5日,这台目前我国最先进的可编程、可交付超导量子计算机已吸引全球范围内119个国家逾777万人次访问,成功完成超17.8万个运算任务。
已联机三个超算中心
安徽省量子计算工程研究中心副主任赵雪娇表示,此前,本源量子联合上海超级计算中心、国家超级计算郑州中心和中国移动云能力中心共同组建的量超融合先进计算平台已接入“本源悟空”量子计算机。今年4月,“本源悟空”正式入驻国家超算互联网平台。本次受邀接入长三角枢纽芜湖集群算力公共服务平台,是“本源悟空”联机的第三个超算中心。
“长三角枢纽芜湖集群算力公共服务平台支持跨算力中心异构资源调度,包括通用算力、智能算力、超级算力与量子算力。此次正式连接上‘本源悟空’量子计算机,实现了通算、智算、超算、量算‘四算合一’。”赵雪娇表示。
据悉,作为省级算力统一调度平台,长三角枢纽芜湖集群算力公共服务平台是以芜湖集群为起点推动安徽省算力资源服务化的重要工程。此次“本源悟空”量子计算机的成功接入,将有效提升该平台在传统计算和各个行业领域的应用突破和公共服务能力,充分链接产业生态中的算力供给、应用开发、运营服务、用户等各方能力和资源,推进国产量子算力的规模化应用。
完成超17.8万个运算任务
“本源悟空”由本源量子团队自主研发,于今年1月6日上线运行。截至5月5日,这台机器已吸引全球范围内119个国家和地区逾777万人次访问,成功完成超过17.8万个运算任务,展现了超强的计算能力和广泛的国际认可度。
据悉,“本源悟空”在硬件、芯片、操作系统以及应用软件等四个方面均实现了自主可控,其中国产化率超过了80%,而其他部分也通过自主研发有了备用方案。
“本源悟空”之名取自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神话人物孙悟空,寓意着像孙悟空一样具有“72变”的灵活多变能力。
“本源悟空”搭载了72位的自主超导量子芯片“悟空芯”,该芯片在中国首条量子芯片生产线上制造,拥有198个量子比特,包括72个工作量子比特和126个耦合器量子比特。
此外,“本源悟空”还配备了本源的第三代量子计算测控系统“本源天机”,这是国内首次实现量子芯片批量自动化测试,使得量子计算机的整机运行效率提升了数十倍。
量子计算产业化步伐明显提速
今年以来,我国在量子计算方面的研发不断取得新进展,产业化步伐明显提速。
4月25日,504比特超导量子计算芯片“骁鸿”发布,刷新了国内超导量子比特数量的纪录,该芯片由中国科学院量子信息与量子科技创新研究院定制研发,并交付国盾量子。
华安证券表示,此次发布的“骁鸿”芯片在集成超过500比特的同时,量子比特的寿命、门保真度、门深度、读取保真度等关键指标,有望达到IBM等国际主流量子计算云平台的芯片性能。招商证券称,国产超500比特量子计算芯片是量子技术的重大突破,量子技术作为新质生产力的重要版图,后续有望持续催化。
3月29日,中电信量子集团入围国务院国资委确定的首批启航企业,将加快建设抗量子计算的新型安全基础设施,积极推动量子通信产业化和量子计算实用化。
综合来看,量子计算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巨大的潜在应用价值。一方面,在摩尔定律的前提下,以硅基为基础的集成电路技术演进已接近物理极限,量子计算有望成为后摩尔时代计算能力跨越式发展的重要方案之一。另一方面,量子计算作为新型算力,在数据处理速度和能力方面相比传统计算机有显著优势,未来有望成为加速AI发展的重要引擎。
此外,量子技术是构建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方向之一。北京、山东等地明确支持量子计算发展。
4月24日,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北京市通信管理局联合印发《北京市算力基础设施建设实施方案(2024—2027年)》,方案提出支持量子芯片等新型技术路线发展突破以及量子计算等先进技术研发。
2024年1月,山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发布《山东省算力基础设施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方案提出积极布局量子计算等新型算力,依托国家广域量子保密通信骨干网络,推动量子密码应用技术和云计算技术相结合,探索量子通信规模化应用。
据华泰证券预计,到2030年全球量子计算规模有望达1000亿美元。
本报综合整理 编辑:李旭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