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5月6日,全国31省份一季度经济运行数据已全部披露。
GDP总量方面,广东、江苏、山东、浙江、河南、四川、湖北、福建、湖南、安徽位居前十。2024年一季度GDP超过1万亿元的省份有13个,分别是广东、江苏、山东、浙江、河南、四川、湖北、福建、湖南、安徽、上海、北京、河北。
GDP增速方面,16省份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吉林势头最猛,增速达到6.5%。
粤苏跻身“3万亿俱乐部”
2024年一季度,经济大省广东、江苏、山东继续排名前三;其中,广东和江苏携手跻身“3万亿俱乐部”,一季度GDP分别为31511亿元和31020亿元,两者差距缩小至491亿元。
广东省统计局表示,一季度广东经济总体保持稳定增长,呈现良好开局。其中,一季度,广东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0.91万亿元,同比增长6.1%,增速比上年同期和上年全年分别提高4.7个、1.7个百分点。分门类看,采矿业增加值增长4.2%,制造业增加值增长6.0%,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加值增长8.2%。
分行业看,一季度广东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8.2%,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增加值增长2.2%,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业增加值增长26.1%,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增加值增长5.4%,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增加值增长8.2%。分产品看,一季度广东新能源汽车、智能手机、集成电路产量分别增长13.9%、32.6%、42.8%。
江苏省统计局国民经济核算处处长汤莉表示,一季度,江苏农业生产运行平稳,农林牧渔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1%,拉动经济增长0.1个百分点。工业持续回升向好,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7%,拉动经济增长3个百分点,其中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3%,占GDP比重为35.9%。服务业平稳增长,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增加值分别同比增长10.4%、10.2%、11.4%和15.5%,合计拉动经济增长1.9个百分点。
山东一季度GDP达21652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6%,高出全国增速0.7个百分点,主要经济指标超出预期,全省经济发展实现良好开局。从内需市场看,山东坚持发挥投资对需求的带动作用,突出强化重大项目支撑引领,一季度固定资产投资增长5.2%,保持稳健增长态势。山东省发展改革委二级巡视员王艳莉表示,今年以来,山东省紧紧围绕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谋划实施15000个省市县三级重点项目,截至3月末,开工率达到87%,完成投资6845亿元。“我们还把年度投产项目作为培育优质增量的关键,推出3827个年度拟投产项目,带动制造业投资增长8.7%。”王艳莉说。
经济第五大省易主
2023年四川超过河南,跻身全国第五经济大省。今年一季度,河南反超四川,GDP重返全国第五。从增长势头上看,河南不及四川,今年一季度河南、四川GDP增速分别为4.7%和6.1%。进出口受阻成为河南增速低迷的重要原因,一季度河南外贸进出口总额同比下降23.4%,其中出口额下降29.3%。
在“抢七大战”中,去年一季度,湖北GDP落后第七位的福建162亿元。对比去年一季度,湖北今年一季度凭借6.1%的经济增速,一举完成对福建的反超,并且将差距锁定在58亿元。从工业增加值增速来看,今年一季度湖北、福建均为7.7%,而湖北投资、消费和进出口一季度增速分别为5.8%、6.5%、8.3%,均高于福建。
16省份GDP增速超全国平均水平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一季度,我国GDP为296299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5.3%。
对比上述数据,16个省份一季度GDP增速高于全国水平。16个省份分别是吉林、江苏、重庆、浙江、湖北、四川、北京、山东、内蒙古、甘肃、福建、宁夏、河北、新疆、贵州、辽宁。
一季度,吉林以6.5%的增速领跑,江苏和重庆以6.2%的增速并列第二。
吉林省统计局表示,一季度,吉林服务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7%,对全省GDP贡献率达53.5%。1—2月份,吉林规模以上服务业重点行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26.5%,增速比上年同期加快18.0个百分点,其中规模以上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多式联运和运输代理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营业收入分别增长42.5%、41.5%、38.7%。
重庆市统计局核算处处长陆昕表示,重庆各类型经济总体呈持续向好发展态势,民营经济较快增长为全市经济恢复提供重要支撑。
一季度,重庆民营经济实现增加值4225.78亿元,增长7.1%,对全市经济增长贡献率达到67.5%,拉动经济增长4.2个百分点;国有经济实现增加值2459.67亿元,增长5.1%,对全市经济增长贡献率为27.5%,拉动经济增长1.7个百分点;外商及港澳台经济实现增加值546.58亿元,增长4.0%,对全市经济增长贡献率为5%,拉动经济增长0.3个百分点。
本报综合整理 编辑:李旭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