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于学周
2024年3月,青岛京剧院的“每月一星”演出,邀请了国家京剧院的杜喆与该院合作《红鬃烈马》,这让青岛戏迷兴奋不已,也给了该院当家青衣赵澜一个学习、展示和提升自己舞台经验的机会,让她通过这样的合作,检验自己京剧艺术的学习水平,呈现自己学戏的成果。
八年前,赵澜曾与杜喆演过《红鬃烈马·武家坡》一折,这次还是和杜喆合作,不能不让赵澜感到忐忑。赵澜承认:“刚接到演出任务,压力还是挺大的,按说,作为一名演员,也在舞台上锻炼了一些年头了,对舞台很熟悉了,但对这次合作还是感觉到了压力。”为什么会有这种压力感呢?她说:“一来是这出戏八年没唱了,二来是首次和国家京剧院这样一位大‘角’合作《武家坡》这样一折‘吃功’的戏,让自己无法不举轻若重。”当然她更多的是期待,“我从小就仰视着杜喆哥,看着他一路从天津戏校到中国戏曲学院再到北京京剧院、国家京剧院,这次和他搭戏,从开始准备到上台呈现,自己觉得是提高、提高、再提高的一个过程。”为什么叫杜喆哥呢?她解释道,他们都是天津人,都曾在天津戏校中专学戏,是正经八百的师兄妹。对这次与杜喆合作,赵澜心里还有着一种想法,“我是把这次演出看成自己对大师哥的一次汇报”。
《武家坡》作为一出戏迷熟悉的戏,对演员来说,越是熟戏越考验功力。这出戏,台上只有两个演员,你有来言、我有去语,无论是对白还是对唱,气口咬得很紧,稍微有点搭不上,整出戏就“掉”了。一点瑕疵都会被无限放大,因此,要求演员不仅要演好自己,还得时刻顾及对手,不光要知道自己(王宝钏)的词,还得要知道对方(薛平贵)的词。通过近距离搭戏合作,赵澜由衷地说:“这次杜喆哥给我的感觉是他在台上表演细腻,身段潇洒,演唱吐字劲头清晰流畅、高亢有力。我在台上近距离地感受更加深切,这是我需要学习的。”
这次演出,“代战公主”由国家京剧院高翠饰演,在台上三个人铆上劲咬着唱,赵澜说:“我们行内有句话叫‘当台不让父’,说的是演员在台上无论与谁合作都不能过分谦让,当然这不是说在台上给别人使绊子,而是要求每个演员都要尽量发挥自己的优势,这样也能成就彼此,真正为观众呈现一台让他们看着过瘾的好戏。”从演出效果看,赵澜没有让戏“掉下来”,她和杜喆、高翠以及所有的配演一起撑起了这台大戏。
赵澜出生于天津,她学戏是受到戏迷父亲的影响,大概在三四岁时,听人家唱《穆桂英挂帅·一家人闻边报》后,她就能哼唱出来,父母觉得她有这方面的天赋,在赵澜五岁时,就送她去当时的天津京剧二团学戏。启蒙老师是天津的梅派名家张芝兰,后又师从季砚农先生,让她深入其中,得其奥妙。季砚农嗓音甜美圆润,表演大方庄重,模仿梅派惟妙惟肖,在青岛、潍坊一带有“青岛梅兰芳”的美称。赵澜2002年又考入上海戏剧学院,陆义萍老师教了她《断桥》《霸王别姬》《凤还巢》,又给她加了《西施》《坐宫》等梅派名戏。经过多年的学习体悟,赵澜对梅派行腔的理解通透,她认为,适合自己的就是好的,“因为自己的声音条件学了梅派,我自己觉得是适合的,更何况,梅派也是我喜欢的,我与梅派符合现在的一个词叫做‘双向奔赴’,我喜欢梅派,梅派也适合我。”
2018年,赵澜又拜在梅派传人杜近芳老师门下,当时陆义萍老师送了一个花篮祝贺,花篮上缎带写的是:“一代宗师薪火相传孜孜不倦;菊坛后生澜近芳香欣欣向荣。”这份美好的祝福,赵澜时刻不忘。她说,拜师后,“我就进一步对师傅的艺术有所理解。杜近芳老师不仅人漂亮、艺术好,对京剧艺术的领悟也是够我学一辈子的。”
这些年,赵澜演出的机会越来越多了,演出多经验积累得就多,体悟得就越深。她说:“对《霸王别姬》《散花》这样的戏,年轻的时候我更多专注于技巧和技术的处理,像对‘散花’,早年关心最多的是我能把绸子舞得多溜,能转几圈,再像在《断桥》的唱,当时总琢磨能不能要下‘好’来,可以说关注外在的东西多一些,随着年龄的增长和舞台实践的增多,对京剧艺术有了不一样的理解。”“再比如,《霸王别姬》里的舞剑看着是美美的,但虞姬舞剑时内心充满了哀伤,此时,楚霸王项羽大势已去、败局已定,虞姬的这段舞就像‘天鹅之死’前最后的哀鸣,看过梅先生这段剑舞的剧照,没有一张是笑的,是在一种悲壮的气氛中起舞。理解到这一层,当自己在舞台上舞剑时,心情与姿态自然就不一样了,不像二十几岁刚上舞台时,轻飘飘的大刀花劈出来能奔多少‘好’。”
也是基于对传统戏曲的认识,3月23日的演出中,和张派、程派的王宝钏装扮略有不同,赵澜饰演的“王宝钏”头戴顶花出场,都知道这个角色苦守寒窑,日子过得苦,哪有钱买首饰戴,对此,赵澜解释道:“看梅先生早年的王宝钏剧照,他是戴顶花的,我师父(杜近芳)说,戴顶花不是什么高级的头饰,是古代女性的一个标配,这次我是按照梅先生的扮相戴了一个。”赵澜说,她理解的王宝钏是坚强女性,越是在寒窑苦境越要保持自己骨子里的尊贵与体面,所以头戴顶花来表现王宝钏的尊贵与志气。
从戏迷在现场给予的喝彩和掌声中,可以认为赵澜这次演出对王宝钏的把握还是非常到位的。她将前面衣衫褴褛的王宝钏骨子里的尊贵,与后面穿着凤冠霞帔的气场,表演得形神兼备,整体表现符合人物身份变化的逻辑,让人信服。
赵澜对这次与国家京剧院的“角儿”合作感触良多,她说是剧院上下“一棵菜”的精神促成了这样一次成功的演出,她特别提到“四梁八柱”和文武场面以及舞美的所有细节配合的重要性,正是全院一致追求的专业和用心才使得整台戏得到完美呈现,赢得了来自大院团同行的赞赏。
梅韵远源,澜意近芳,祝愿赵澜在传承梅派艺术的道路上继续走下去,多演戏,演好戏,让戏迷们得到更多美的享受。
(周晓方 编辑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