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人能搞的,难道中国人不能搞?中国人比他们矮一截?”这是钱学森爷爷在我国工业基础落后、科研力量薄弱、人才资源极度匮乏的情况下说出的豪言壮语。正是这句话,开启了中国航天的伟大历史征程。今天,请随着我的脚步,一起来探索中国航天事业发展的征程吧。
4月21日,我们来到了位于青岛金沙滩啤酒城内的爱国主义教育航天展。远远地我就看到一个庞然大物,这就是长征二号F火箭的实体。该火箭由四个液体助推器、芯一级火箭、芯二级火箭、整流罩和逃逸塔组成。这种型号的火箭发射成功率100%,并将我国的第一位航天员——杨利伟送入太空。长征二号F火箭从1999年开始服役,像一位老兵,现在静静地躺在我们面前,为我们讲述着那些辉煌的战绩。
带着这样的震撼,我们来到了“开启星辰”馆,第一个了解到的故事就是“两弹一星”。“两弹”指的是导弹和核弹,而“一星”指的是中国的人造卫星。当讲解员讲到我国成功发射第一颗卫星的时候,我们不禁拍手叫好;当讲到钱学森爷爷曲折的经历时,我们又悄然落泪……穿过一道拱门,我看到了一个长着翅膀的“大鹏”,原来这是北斗卫星的模型。谈起北斗卫星,你可能感到“丈二的和尚——摸不着头脑”,但说起卫星导航系统,你一定不会感到陌生。没错,正是北斗卫星们“覆盖”着全球,才有了我们现在如此方便的导航系统,这个系统可用于汽车导航、通信以及应急搜救,真是一个多功能的“小帮手”。从“东方红”到“北斗”,多么希望钱学森爷爷能看到今天中国航天科技的最新成果。
中国的航天梦是不会停歇的。随着展览的深入,我来到了“问梦天宫”馆,一个巨大的舱室呈现在我们眼前,这是“神州”飞船的返回舱实物。这个返回舱的上方微微凸起,上面有一个盖子,这便是航天员出舱的地方。它的表面有一层蜂窝状的保护涂层,可以保证返回舱经过大气层时不会被高温焚毁,舱底则配有染色剂,如果返回舱掉进水里,染色剂就会把周围的水染成醒目的亮绿色,让救援人员更快地发现返回舱。看着它斑驳的表面,不知不觉中想象把我推上了高空……此刻的我成为了一名光荣的航天员,正坐着它返回地球,茫茫天地间,只有我和这个返回舱。虽然外面是猩红色燃烧的大气层,但我却气定神闲,因为我对我的同事们,对中国航天技术充满了信心。
虽然不能真的到太空中满足我的幻想,但当我看到空间站的模型时,两眼放光,满怀期待地进入它的内部。因为太空是失重状态,地板、墙壁,甚至是天花板上都布满了用于固定的握把。内部还有各种仪器装置,触屏电脑等设备。看着这些先进的设备,我不禁赞叹道:“中国在航天领域取得的成就真是太伟大了!”
接下来,我们步入“九天揽月”馆。一进门,眼前便出现“嫦娥2号”的大模型。从“嫦娥1号”到“嫦娥5号”,中国的探月技术要求变得越来越高。从“嫦娥1号”成功发射,到“嫦娥4号”首次拍下了月球背面的照片,再到“嫦娥5号”完成了无人月壤取回的任务。这些辉煌的成就是经过先辈们前赴后继的努力,甚至奉献生命铸成的。
游览结束了,我又回到了长征二号F火箭旁边,夕阳染红了我的面庞,站在它巨大的身影下,我对老师说:“这么伟大的事业,都是从小小的努力开始的,我一定会努力学习,将来也要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材!”
航天梦,中国梦,我们将秉承先辈的智慧和精神,矢志创新,再铸辉煌。
青岛西海岸新区珠江路小学 四年级3班 柳皓宸
指导教师:管浩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