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一季报作为观察数据资产“入表”成果的第一个窗口期,至少有22家A股上市公司在一季度的资产负债表中披露了“数据资源”情况,涉及总金额达7.61亿元。
多家公司“擦除”数据资产信息
22家企业中,有4家公司先后披露《关于2024年第一季度报告更正公告》,将原先记录在“存货”项下的“数据资源”进行调整。
具体来看,其中3家将“数据资源”一栏的数额转填入“合同资产”一栏,存货中不再包含数据资源的相关填报;而剩余1家则删除了“合并资产负债表”中一级科目“存货”下的二级科目“数据资源”的填报金额信息,同时,并未发现在其他子科目中新增项目。值得注意的是,此轮发布更正公告的公司,此前均将“数据资源”录入“存货”项下,而随着4家公司修改相关信息,首批将“数据资源”录入“存货”项下的5家上市公司中,也仅剩海天瑞声一家。
对于此轮更正主要集中在“存货”项下,中央财经大学税收筹划与法律研究中心主任蔡昌表示,这主要反映出数据资产“入表”过程中,面临来自会计准则适配性和价值评估复杂性的挑战。首先,数据资产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导致其价值评估难以符合传统的无形资产或存货的会计确认和计量标准,与传统的会计方法存在较大差异。其次,数据本身的价值依赖于其如何被利用和转化为商业成果,包括数据的稀缺性、精确性、相关性以及可预测未来收益的能力。根据《企业数据资源相关会计处理暂行规定》中入表的基础原则,企业数据资源需要能够产生经济收益,并且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本主体,否则无法认定在资产类科目。
数据资产“入表”工作任重道远
多家上市公司先后更正数据资产“入表”的背后,也是我国推进数据资产“入表”工作任重道远的现实写照。
不论是将“数据资源”调整至“合同资产”还是直接删除“数据资源”,无外乎把不该计入数据类别的资产扩大化地计入其中或这部分金额连商业合同都没产生,仅是存货。
北大纵横管理咨询集团高级副总裁孙连才表示,在数据资产“入表”过程中,还面临许多问题。首先,如何确定数据的价值和真实性是一个难题。由于数据资源的多样性和复杂性,确定数据的价值和真实性需要大量的专业知识和经验。其次,如何处理数据资产与其他资产之间的关系也是一个难题。数据资产与实物资产和金融资产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如何处理这些差异也是一个挑战。最后,如何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也是一个难题。
据《证券日报》 作者:田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