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综合消息 昨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召开5月份新闻发布会。国家发展改革委新闻发言人李超就当前外界关注的超长期特别国债投资项目落地进展、制造业发展趋势等热点问题作出回应。
三方面推进超长期特别国债工作
李超表示,今年以来,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有关部门和地方,从三方面推进超长期特别国债支持“两重”建设准备工作。
在做好项目储备方面,从今年2月开始,国家发展改革委多次组织各地方各相关部门,梳理储备今年能开工建设的超长期特别国债项目。同时,联合自然资源部、生态环境部完善重大项目用地、环评等要素保障机制,并组织召开全国视频培训会,指导帮助地方加快推进项目前期工作。
在细化任务举措方面,组织召开全国发展改革系统视频会议,布置各地方进一步细化落实“两重”建设重点任务。同时,会同相关部门抓紧研究明确“硬投资”项目细化要求和“软建设”具体举措,“软建设”是指为保障投资项目建设而推进的制度建设,并根据需要制定出台相关专项规划和实施方案。
在做好第一批项目下达准备方面,按照近期中央政治局会议关于及早发行并用好超长期特别国债的要求,以及国务院召开的支持“两重”建设部署动员视频会议工作部署,在前期开展工作基础上,梳理出一批符合“两重”建设要求、可立即下达投资的重大项目,待国债资金到位后即可加快建设。
增发国债项目进展总体顺利
去年我国增发1万亿元国债,专门用于支持以京津冀为重点的华北地区等灾后恢复重建,以及提升防灾减灾救灾能力,相关资金已于今年2月前全部下达到各地方。
李超表示,增发国债项目进展总体顺利,各地正在抓紧推动项目开工建设,截至目前,在已落地的1.5万个项目中,已开工建设的约1.1万个,开工率超过70%。特别是灾后恢复重建项目总体进展较快,以京津冀为重点的华北地区等8省市项目开工率达到80%左右。
具体来看,一批与民生福祉密切相关的教育、医院、道路、供水等项目已基本完工,能够在汛期前投入使用。提升防灾减灾能力的青山水库、北拒马河治理、大清河治理、枣林庄枢纽等一批重点水利工程陆续开工建设,其他项目正按计划有序推进开工前准备工作。
李超表示,国家发展改革委从资金下达、项目推进和过程监督等全链条作出了一系列安排,确保增发国债项目既能支持灾后恢复重建、提升防灾减灾救灾能力,也能发挥在扩大有效投资、促进就业增收、改善居住生活条件等方面的作用,把这件“一举多得”的好事办实、实事办好。
制造业继续保持恢复发展态势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今年3月和4月,制造业PMI均位于50%以上的扩张区间。李超指出,这反映出随着宏观政策效应持续显现,工业生产稳定增长,企业效益有所改善,景气水平和企业预期持续向好。
“总体看,我国制造业将继续保持恢复发展、结构优化的态势。”李超指出,下一步,国家发展改革委将在扩大有效投资方面,落实超长期特别国债支持国家重大战略实施和重点领域安全能力建设,加快中央预算内投资下达和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发行使用进度;在促进国内消费方面,加快落实就业优先政策,千方百计稳就业促增收,提高居民消费能力。
(编辑:李旭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