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春来到,每个年过半百的人,在潜意识里都会有对时间易逝的感怀。这些年,每到这个时候,我就会自觉地写一篇文字,对自己倾诉一下内心的无奈和感慨。好像这样可以挽留一下两个年度的交接。其实,真心的想法,还是要缓解时光带走岁月造成的伤感。但是,无意间却让自己明朗起来。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所有的河流,都是用来让人感叹时间无情东流的。年轻时感觉一年年过得太快,后来觉得一月一月过得太快,现在,太阳一出一落,都觉得太快了。这无疑是年龄使然。但是,这一年过得快也好慢也好,都是时光悄然而去,只是况味不同了。给我们留下的痕迹便是成长或衰老。
而我觉得,这一年我更像个老物件,被时光越擦越亮。孙辈擦亮了姥爷的名称。我带娃几年了,成就感满满。他们在长大的过程中,有我的耳濡目染,有我的呵护关爱,是我的荣幸啊,上天赐我天使,我自当守护有加。随着他们的成长进步,姥爷的名称越发亮丽了。“敦兮其若朴,旷兮其若谷。”正像我给他们起的名字一样,我希望他们朴素、谦和,旷达、深邃。一次,我抱着他们,姐姐说:“姥爷抱着
我和弟弟,就像一棵大树搂着两只小鸟。”说得好啊,
我就是一棵树,在岁月里把根扎向大地。诗意擦亮
了生活的喧嚣。生活在快速年代,到处都是碎片的
闪光,令人炫目也让人迷茫。但是,葆有诗意,就可
以给生活添些许的亮色。诗意不等于写诗,诗意是
生活态度,是内心的澄澈。海德格尔说:充满劳绩,“
但仍然诗意地栖居。”老子说:甘其食,美其服,安其“
居,乐其俗。”都是诗意生活的追寻。诗意了,就豁达
了,就敞亮了。就“不知老之将至”了。多年前,我在
一次大型的场合,给年轻的军校学员们说过一句:“你们在生活里可以不写诗,但是,生命里一定不能没有诗意。”多年后,遇到一位当年在场的战友复述了这句话,让我好生感动。音乐擦亮了心底的细流。学乐几年,颇有心得。琴有长进,歌有提升。音乐与诗歌最能抵达心灵。电视台记者采访,我脱口而出:左手琴,右手书,是我退休生活的一种理想状“态。”操琴练声,先是让自己的心声产生共鸣,不求绕梁,但求乐声如溪,潺潺流过心底。子曰:“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但愿能“成”。
读书擦亮眼前的风景。老了,阅读速度慢了,那正好细细品味;没有整块的时间了,那就化整为零。只要“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我们的眼前就是亮丽的风景。看《典籍里的中国》,幼时的老子在老师的指导下看一坛水,近看是水,远一点看,就看到了装水的坛子,再远一点看,就看到了放着坛子的案子了。叔本华说过:“我们的生活样式,就像一幅油画,从近看,看不出所以然来,要欣赏它的美,就非站远一点不可。”钱钟书说:“东海西海,心理攸同”。就是说你有多宽的眼界,你的世界就有多大。像个老物件被时光擦亮,但要能够面对日益迫近的老态。面对、接受,才是勇气。杜拉斯说过:“衰老的过程是冷酷无情的,我眼看着衰老在我脸上步步紧逼,一点点侵蚀我的面容,各有关部位也发生了变化,两眼变得越来越大,目光变得凄切无神,嘴变得更加固定僵化,额上刻满了深深的裂痕。”这就是勇气,如细读一本书,没有躲闪,没有回避。站在自己的对面,说的亲切自然。
新的一年,敲一下回车键,另起一行,从头再来。让时光把我越擦越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