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2版:时事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数据解读

外资在华布局按下“快进键”

前5个月我国吸收外资同比增长17.3%

商务部14日发布数据显示,2022年1至5月,全国实际使用外资金额5642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7.3%,折合877.7亿美元,同比增长22.6%。值得注意的是,这一成绩是在世界投资预期不断下滑情况下取得的。

从行业看,服务业实际使用外资金额4233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0.8%。高技术产业实际使用外资同比增长42.7%,其中高技术制造业增长32.9%,高技术服务业增长45.4%。

从来源地看,韩国、美国、德国实际对华投资分别增长52.8%、27.1%、21.4%(含通过自由港投资数据)。

从区域分布看,我国东部、中部、西部地区实际使用外资同比分别增长16.1%、35.6%和17.9%。

当前形势下,外资在华布局为何跑出了“加速度”?

记者注意到,近期以来,外资企业进一步加快了在华投资的脚步,重大项目签约落地消息不断。

分析认为,外资看好中国市场背后是中国完整产业体系、超大规模市场引力和配套能力等方面的长期综合优势,也离不开疫情之下各方积极主动回应外资诉求带来的信心。接下来,随着复工复产的加快推进,系列稳外资举措落地显效,以及更大力度市场开放政策的推出,中国市场引力还将进一步增强。

商务部新闻发言人束珏婷指出,中国市场引力不减。“各地区各部门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经济稳中向好、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国内市场规模超大,外资企业看好在华长期发展前景。”

束珏婷表示,中国在基础设施、人力资源、产业配套等方面依然拥有较强的综合比较优势,为外资企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环境。

不断推出的稳外资举措,进一步坚定了外资企业在华发展的信心。商务部研究院外国投资研究所副主任郝红梅在接受《经济参考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央各部门和地方政府都高度重视在华外资企业生产经营情况,积极回应外资企业诉求,加强服务保障,推动重点项目落地建设,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包括保障内外资平等参与政府采购、延长外籍人士所得税减免政策等,稳定了外商投资预期和信心。

系列利好叠加,外资企业按下在华布局“快进键”

6月3日,优衣库在浙江、湖北、安徽、黑龙江等10地“一口气”开出了12家门店。迅销集团全球执行董事、优衣库大中华区首席市场官吴品慧介绍,复商复市第一周,优衣库在上海销售同比是去年的1.75倍,带动长三角地区销售强势攀升,企业看好中国市场,“每年新开80到100家的开店计划不变”。

德国马夸特是全球开关及电子控制系统领域的隐形冠军,早在2018年,企业一期项目落户威海临港区。马夸特二期项目于近期在威海签约,投资额达4000万欧元,将在威海建设新工厂,产品涵盖汽车解决方案、智能系统等。二期项目产能将是一期的两倍,2023年达产后,项目预计实现销售收入10亿元。

不仅规模扩张,还有更多外资企业计划将研发中心等核心项目放在中国。雅诗兰黛集团中国区总裁兼首席执行官樊嘉煜表示,雅诗兰黛集团全新的中国物流中心即将开工,落成后将成为亚太地区最具标杆性的物流仓储中心,同时,耗资数亿的世界级研发中心将于今年在沪建成投用。

科技公司默克日前宣布将在张家港投资建设先进半导体一体化基地,包含半导体材料生产基地、仓库和运营中心,进一步优化升级公司在地化能力。根据公司的“向上进击”中国投资倍增计划,预计于2025年前向其电子科技业务新增在华投资至少10亿元人民币(约1.3亿欧元),新增投资将聚焦芯片制造领域。

分析同时指出,当前,受多重因素影响,我国利用外资面临诸多挑战。应对这一形势,5月底以来,从国务院33条稳经济措施到各地密集发布的加快经济恢复和重振行动方案,都对进一步稳住和扩大外商投资进行了部署,提出发挥好重点外资项目工作专班作用,积极回应外资企业营商便利等诉求,协调解决外资企业复工复产过程中遇到的难题等举措。

更多长期举措也已排上日程。梳理1亿美元以上外资大项目,加大招商和要素保障力度,推动项目早落地、早投产、早达产;加快修订《鼓励外商投资产业目录》,扩大鼓励范围;加快完善重点外贸企业服务保障制度,帮助企业用好RCEP等自贸协定优惠政策;加大制造业、研发中心等领域引资政策支持力度,优化引资结构等系列安排将加速推进。

“稳外资的压力依然前所未有,但一些利好的因素也在积聚。”郝红梅说。她表示,从国际看,今年各主要经济体复苏步伐有望加快,助力全球宏观经济基本面企稳回升;从国内看,我国经济发展有很多有利条件,经济韧性强、潜力大,主要宏观指标总体处于合理区间,拥有完整的产业体系,丰富的人力资源,便利的基础设施,强大的国内市场和足够的政策空间,对外资仍然有较大的吸引力。

展望全年,郝红梅认为,一系列政策措施和超大规模市场吸引力等因素,将会继续加大我国对外资的吸引力,吸收外资流量将保持稳中向好趋势。 据新华社北京6月14日电

版权所有(c)青岛出版集团 COPYRIGHTS @2010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鲁ICP备10001583-1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