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了解,本次“国家云”并非横空出世。两周前,国资委召开中央企业深化专业化整合工作推进会时表示,中国电信引入中国电子、中国电科、中国诚通和中国国新等中央企业战略投资者,组建股权多元化的天翼云科技有限公司,积极推动中央企业云计算资源整合。
谈到国资监管云上线,中国电信总经理邵广禄表示,将进一步推动央企数字化转型,实现国资监管效能提升。
事实上,从去年3月以来,由国资央企主导的云就有启动趋势。天津国资云、浙江国资云、四川国资云先后启动应用。
鲸平台智库专家、国家互联网数据中心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智库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顾黄亮分析称,由于芯片、5G等技术的快速发展,国产云计算技术也具备了一定的能力,因此国资的进入有利于国内的云计算产业打造核心技术和降低技术成本。
“这也是出于数据安全考虑。”顾黄亮进一步强调,“近些年数据安全趋势不容乐观,绝大部分的安全事件由于云计算的安全边界造成,尤其国计民生核心领域的重要数据出现泄漏,将会对国家安全造成一定的危害。国资的进入,可以有效将安全边界进行拓宽并放大,同时相应的监管措施和数据保护能力也会得到加强。”
从产业方面而言,顾黄亮表示,国资进场可以整合国内云计算产业的能力。
“相较于国外,国内的云计算产业的衍生能力强于国外,比较典型的有云管技术、DevOps技术和云原生技术。国资央企加码云市场,可以有效地整合云计算产业上下游的资源,一方面可以盘活国内云计算产业的衍生价值,另一方面可以通过信创的方式继续保持优势。这种方式可以拓宽现有云计算产业的范围和规模,将云计算产业逐步覆盖到云原生领域、基础架构领域、数据安全领域和数据交易领域。”顾黄亮表示。
市场影响几何?
目前,国内云计算市场玩家不在少数。既有以运营商为支撑的移动云、天翼云、联通云;也有以互联网大厂为代表的阿里云、腾讯云、华为云等。
行业竞争上,市场格局也日渐清晰。国际分析机构Canalys此前发布的2021年中国云计算市场报告显示,中国的云基础设施市场规模已达1854亿元,由阿里云、华为云、腾讯云和百度智能云组成的“四朵云”占据80%的中国云计算市场,稳居主导地位。
“国家云”的入场,将行业格局造成何种影响,成为市场关切。浙江大学国际联合商学院数字经济与金融创新研究中心联席主任、研究员盘和林表示,国资央企拥有更加雄厚的资源,容易形成规模,形成竞争力,对其他云计算参与者构成了竞争压力。
“但民营云服务企业,拥有多元化的服务资源,他们面向的可能是不同的用户,比如国企、央企更加倾向于数字政府层面,而民营云服务商更加倾向于企业需求。”盘和林强调。
目前,全球数字化转型进入倍增创新阶段,云平台是支撑数字化转型的关键基础设施。而疫情之后,线上应用快速发展,远程办公常态化,更让企业数字化成为刚需。
东吴证券研报认为,国家云框架的基本形成,将进一步带动云计算全产业链需求,“国家云”的推进及企业数字化转型将扩大服务器、路由器、交换机、存储、载板等设备以及下游应用的市场规模,产业链上下游各环节将持续受益。
据科创板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