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财经日报/首页新闻讯 昨日,山东省政府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加快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情况,解读《山东省建设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以下简称《行动计划》)及《山东省建设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2023年重点工作任务》(以下简称《2023年重点工作任务》)。发布会上,山东省发展改革委副主任、新闻发言人王栋介绍了《行动计划》和《2023年重点工作任务》的主要内容。
推进“三个十大行动”
王栋介绍,《行动计划》共12部分160条,明确了先行区建设的指导思想和目标定位。紧扣高质量发展要求和示范先行重大使命,提出要牢牢把握以先行区建设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山东篇章”这一总要求;纵深推进十强产业、十大扩需求、十大创新“三个十大行动”;聚焦深化动能转换、绿色低碳转型、工业化数字化深度融合、实施黄河重大国家战略“四个发展导向”;充分彰显“强、富、高、优、美”现代化强省建设“五个内涵特征”;努力打造全面创新先行区、协调发展引领区、生态保护样板区、对外开放新高地、共同富裕新范例、安全和谐示范区。
《行动计划》提出了十项重点任务。一是推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建设全国区域创新中心。加强基础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完善四级实验室体系,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加快建设“2+N”人才集聚雁阵格局。
二是纵深推进动能转换,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推动传统产业绿色化高端化发展,加快重化工业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大力发展数字经济,构建优质高效服务业体系,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和引领力的世界级产业集群。
三是坚持扩大内需战略基点,主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纵深推进“十大扩需求”行动,拓展消费新场景、新模式,全力扩大有效投资,完善现代流通体系,加快建设交通强国山东示范区。
四是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建设新型能源体系,加快建设现代水网,实施重点区域生态保护和修复工程,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稳步推进能耗“双控”向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转变。
五是发挥山东半岛城市群龙头作用,打造高质量发展增长极。实施济南“强省会”、青岛“强龙头”战略,推动省会、胶东、鲁南经济圈特色化一体化发展,实施新型城镇化建设行动,以城市群、都市圈为依托构建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格局,构筑高质量发展的空间动力系统。
六是引领农业农村现代化,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编制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发展规划,构建更高质量农业稳产保供体系,推动农业高质高效全链条发展,深入实施乡村建设行动,促进农民农村全面发展。
七是聚力用好“关键一招”,建设改革开放新高地。推进国资国企、要素配置、财税金融等重点领域改革走在前列,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营商环境稳居全国第一方阵,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加快建设贸易强省。
八是推进文化自信自强,汇聚高质量发展精神力量。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弘扬革命文化,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进尼山世界儒学中心建设,打造“山东手造”区域公共品牌,推动文旅深度融合发展,提升“好客山东·好品山东”影响力、带动力。
九是扎实推进共同富裕,创造幸福美好新生活。聚焦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持续办好民生实事,促进居民就业和增收,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提升卫生健康服务水平,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提升基本公共服务均衡性和可及性,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十是统筹发展和安全,建设更高水平平安山东。坚定不移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坚决守牢粮食、能源、资源、金融、生态和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等“一排底线”,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为先行区建设塑造安全稳定和谐发展环境。
细化目标任务
《2023年重点工作任务》主要是在三年《行动计划》基础框架下,提出今年计划推进实施的重大工程项目、重要改革举措、重点目标任务。从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化新旧动能转换、着力扩大内需、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实施黄河重大国家战略、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推进海洋强省建设、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繁荣发展文化事业产业、扎实推进共同富裕、守好安全发展底线等12个方面,细化实化了116条年度发展目标和具体任务,并逐一明确牵头单位、参与单位。
王栋说,建设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责任重大、使命光荣。山东省发展改革委将会同各市各部门,深刻领会省委、省政府战略意图,把先行区建设作为全局性统领性任务,坚决扛牢责任,加强谋篇布局,强化战略集成,持续做好对上争取,聚焦政策保障、项目支撑、协调推进,高标准实施三年《行动计划》和《2023年重点工作任务》,全力推动先行区建设走深走实、早见成效,为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省建设提供坚实支撑。
山东开展近零碳城市试点示范创建
青岛财经日报/首页新闻讯 在昨日山东省政府新闻办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山东省生态环境厅总工程师赵辉介绍,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应有之义和必由之路。为充分发挥生态环境保护对经济发展的优化促进作用,省生态环境厅将从推动发展方式绿色转型、推进环境污染防治、统筹生态系统保护修复、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这四个方面着手。
加快推动发展方式绿色转型,持续实施“四减四增”三年行动,深入调整产业机构、能源结构、运输结构、农业投入与用地结构,坚决遏制高耗能、高排放、低水平项目盲目发展,培育壮大新动能。大力实施生态环保产业高质量发展“311”工程,加快推进济南、青岛、淄博3大产业集群建设,着力打造10家生态环保产业特色园区,培育壮大100家龙头骨干企业。深入推进清洁生产和生态工业园区建设,制定2023年度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计划,新批准建设或命名10家左右生态工业园区。深入推进生态环境导向的开发(EOD)模式试点,组织遴选6-8家EOD模式试点。
深入推进环境污染防治,持续深入打好蓝天保卫战,制定出台山东省空气质量全面改善行动计划,着力打好重污染天气消除、臭氧污染防治和柴油货车污染治理三场标志性战役。推进全省在营钢铁企业全面创建绩效A级企业,水泥、焦化行业全面完成全过程超低排放改造。持续深入打好碧水保卫战,稳定消除五类及以下水体,优良水体比例保持稳定,推动重点流域“保水质、增颜值”。持续深入打好净土保卫战,基本完成已排查出的1398处农村黑臭水体治理任务,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得到有效保障。强化危险废物全过程环境风险防控,推进全域“无废城市”建设。
统筹生态系统保护修复,制定实施山东省黄河流域生态保护治理攻坚战行动计划,扎实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十大行动,着力打造黄河流域生态保护样板区。组织开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一市一策”驻点研究。深入开展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创建工作,组织遴选第二届生态文明“十强县”,对已创建的生态文明示范单位实行动态管理。实施生物多样性调查工程,推动出台《山东省生物多样性保护条例》。坚决守牢生态环境安全底线,加快推进北方海洋环境应急处置中心建设。
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严格落实“两高”行业碳排放减量替代制度,实行碳排放指标省级收储调剂,确保“两高”行业碳排放总量只减不增。印发实施《山东省碳普惠体系建设工作方案》,搭建省级碳普惠平台,探索建立个人碳账户和多层次碳普惠核证减排量消纳渠道。开展近零碳城市、近零碳园区、近零碳社区试点示范创建,继续支持青岛西海岸新区气候投融资试点建设,指导支持济南市历下区申报国家气候投融资试点。探索建立省重点行业、产品碳足迹评价认证体系。扎实做好碳排放权交易管理工作,组织完成全省8大行业重点排放单位2022年度温室气体排放报告及核查工作,确保第二个履约周期实现应履尽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