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证券法实施三年来,资本市场违法违规案例处罚力度持续加大,去年“罚单”量创下近三年新高。
“全年作出处罚决定384项,罚没款金额26.67亿元,市场禁入70人次。”3月31日披露的《中国证监会2022年法治政府建设情况》显示,去年证监会从严打击证券期货违法活动,向公安机关移送涉嫌犯罪案件和通报线索123件,案件查实率达到90%。
实控人、董事长百余人涉案
系统梳理384份处罚可以发现,上百位实控人、董事长牵涉其中。
据统计,去年信息披露违法处罚案件处罚涉及87家上市公司责任主体、467名个人责任主体,其中就有42名上市公司实控人、99名董事长涉案。而这还是信息披露行政处罚在责任追究上日趋精准化之后的结果。目前,“签字即罚”或“陪绑式”的责任认定方式已有所转变,不少处罚案件中,董秘等人员已不再成为财务信息违规的“陪绑者”。
董事长在内幕交易和市场操纵中也多有涉案。据统计,去年内幕交易处罚涉及99名处罚对象,其中有4家单位主体、95名个人主体。个人主体中,法定内幕信息知情人从事内幕交易的共处罚29人次,占比30.53%;基于联络接触从事内幕交易的共处罚60人次,占比63.16%。
上市公司董事长因内幕交易受到处罚的为5人次,占比5.3%。“关键少数”内幕交易屡禁不止,提高上市公司“关键少数”的合规意识是降低内幕交易违法的主要路径之一。
上市公司平均罚金过百万
新证券法打破了原来“60万封顶”的罚金上线,去年适用新证券法的案件中,罚款金额较以前明显提升。
据统计,信息披露案方面,适用新证券法案件共计72例,其中,上市公司的罚款金额为50万元至1000万元不等,平均罚款金额为106万元;其他责任人员视所涉违法行为及情节轻重,被处以20万元至500万元不等的罚款,平均罚款金额为90.12万元。
纵观2022年全年处罚案件,无论是亏损状态下的固定罚款,还是获利状态下的倍数罚款,适用新旧证券法的处罚力度并无显著差别,多数案例罚款倍数为1~2倍,该等倍数不但在新证券法规定的法定倍数范围内趋于底线,即使与原证券法时代普遍2~3倍的罚款相比,也相对较轻。
“细察2022年执法数据,不难发现,尽管新证券法大幅提高了各类违法行为的违法成本,但实践中违法者实际承担的法律责任却未明显加重。”行政执法周期过长、尚无案件适用当事人承诺制度、行政听证难以从实质上改变预处罚决定等现实问题也依然突出。
据其统计,以2022年信息披露违法、内幕交易、操纵市场案件来看,自违法行为发生至行政处罚作出,最短间隔4个月,最长间隔甚至可达111个月,平均周期为34.47个月。来源:第一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