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让更多居民了解中医治未病知识,近日,由青岛市卫生健康委和青岛财经日报联合举办“健康教育进企业”活动,邀请了青岛市中医医院(市海慈医院)治未病科崔晨华医师走进新华锦集团,为新华锦的员工们带来一堂令其受益匪浅“以人为本”的中医养生治未病讲座。
新华锦集团是按照山东省政府“推进省属外贸企业改革重组”的战略部署,由新华锦集团有限公司联合多家省级外贸企业组建的产业化、国际化、综合性企业集团,成立于2002年6月。经过20年的发展,集团现拥有直属和控股企业百余家,员工近万人,经营领域涉及国际贸易、医养健康和新材料产业。
2012年,新华锦集团与日本知名养老上市公司合作,创建了国际化、高标准的老年颐养中心——新华锦·长乐居,打造全方位、智能化、亲情式的颐养服务典范,被评定为“青岛市五星级养老机构”。2015年双方又合资成立了长生养老运营公司,发展养老服务咨询、人员培训、受托管理等业务,延伸了养老产业链条。在此基础上,集团积极引进多家国际一流的专科医院,打造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国际医疗产业集群。
中医治未病的渊源
中医治未病理念奠基于战国时期,《黄帝内经·素问》首先提到了“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这是首次提出治未病的理论。《素问·刺热篇》中也提到“肝热病者,左颊先赤;心热病者,颜先赤;脾热病者,鼻先赤;肺热病者,右颊先赤;肾热病者,颐先赤;病虽未发,见赤色者刺之,名曰治未病也。”可见古人的大智慧。
中医治未病理念发展于汉唐时期。崔晨华为大家详细解读了汉唐时期的治未病知识。西汉张仲景指出“伤寒新愈,若起居作劳,或饮食不节,就会发生劳复、食复之变。从而将病后调摄,以防复发。”补充为治未病内容的重要延伸。东汉华佗创造五禽戏,流传后世,强健万人身体。唐代孙思邈将疾病分为“未病”“欲病”“已病”三个层次,他对治未病主要从养生保健和欲病早治的角度着眼,“喜养性者,治未病之病”。
中医治未病理念成熟于清朝时期。叶天士的温病学说十分注重“治未病”的指导思想,他直接继承了《黄帝内经》中“上工治未病”,以及《金匮要略》中“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牌”的观点,并进行了发展创新,在有关温病的病因病机分析以及对温病的治疗中,处处注意运用,叶天土在《温热论》中提出并强调预防发病,即“务先安未受邪之地”以预防病情进一步加重。
中医治未病理念应用于新时期。运用中医治未病的伟大思想和丰富手段,完善临床医疗体系,通过养生保健、疾病预防、重大疾病阻断和康复的全过程、多层次的实践,构建出了我国具有中医特点的预防保健理论体系。
中医养生治未病
未病先防-养生保健的“治未病”思想。中医养生学是一门以预防保健和健康长寿主要研究内容的学科,它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研究养生学的基本理论、养生方法及其应用的一门学科。它以中医整体观念和审因施养为指导;以阴阳五行学说、藏象经络学说、体质学说以及病因病机学说等为基础,多采用食养、沐浴、情志调摄、针灸、推拿、传统保健按摩、传统体育运动、气功等综合方法,可以使亚健康者最大限度地恢复健康,使健康者能更健康。让他们不仅在身体、心理、职业和社会活动等方面都能做到最大限度地发挥,能够以旺盛的精力充分参与社会生活,为社会和经济发展多作贡献,而且能健康长寿,享受天年。中医治未病的重要性可见一斑。
已病防变-治疗疾病的“治未病”思想。在疾病发生的初期,就及时防止或阻止疾病的发生、蔓延、恶化或传变,救急防危。在疾病初期,一般病位较浅,病情较轻,对正气的损害也不甚严重,故早期治疗可达到易治的目的。要善于把握疾病的传变规律,在已有疾病尚未传变之时,“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
病后防复-病后防病的“治未病”思想。疾病初愈,或处于疾病尚未发作的间歇期,疾病尚未复发之时,虽然症状消失,但此时邪气未尽,正气未复,气血未定,阴阳未平,必须调理方能渐趋康复。崔晨华总结为一个口诀为“慎起居,节饮食,勿劳作”。
本次健康教育知识讲座,崔晨华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为新华锦的员工们详细讲解了人体常见的未病先防范、欲病早调理、已病早治疗等方面中医养生知识,还对大家日常健康生活方式进行了详细指导,得到在场听众的一致好评。
此次讲座,使新华锦的员工们了解掌握了一些中医养生科普保健知识,同时宣传了博大精深的中医药文化,进一步加深了人民对中医的认识及认可,也能更好地为自身健康保健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