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城市是一个多层次的体系。艺术城市在自身的历史演变过程中产生文化沉淀,不仅包括在时间足迹中进行的空间积累,也包括不易被其他城市模仿和复制的地域性和文化根植性,同时承载着城市居民人文哲学和艺术气质的认知与升华,它体现了物质性和精神性两种属性的完美结合。本文以青岛市艺术城市建设为例,重点研究艺术城市建设需要重点把握的问题、遵循的原则、发展的导向,为山东的艺术城市建设提供有益的理论借鉴。
一、建设青岛艺术城市需要把握的问题
一是青岛艺术城市建设,必须延续城市历史文脉。青岛艺术城市建设首先要挖掘青岛的历史文化,将城市建设与文化艺术有机结合,从而塑造出鲜明而又有活力的城市面貌。挖掘城市历史遗产,将城市规划与城市历史相结合,以城市历史形成独特城市景观,延续城市的历史文脉。重视发挥城市规划在城市功能布局中的作用,将历史古迹和现代文化设施的相互交融,在公共空间注入历史文化元素,提升青岛艺术城市的品味。
二是青岛以文化塑造城市。对于城市发展而言,文化是重要软实力。青岛城市建设离不开文化的延续,要探索属于城市自己的文化规划建设路径,以文化塑造城市建设。文化是一座城市的灵魂,每座城市的每一个古籍、街道、街区、建筑都蕴藏着这座城市深厚的历史文化记忆。在艺术城市建设中,要在遗址古迹、历史街区、传统建筑中探寻城市历史脉络与文化传承,挖掘城市的文化内涵,彰显城市的底蕴与风采,打造独特的“城市名片”。
三是必须强化艺术创新能力建设。我国当下艺术城市建设在彰显城市艺术特色方面尚显不足,在城市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艺术展演领域、艺术产业的综合创新尚未打开局面。需要深化改革,积极推进城市管理、艺术设计、城市文化理论、艺术产业创新等多领域产学研综合创新。
四是城市建设坚持规划先行。艺术城市建设规划直接关系到城市核心竞争力的形成以及发展动力的持续,事关艺术城市建设的方方面面。要综合考虑城市的空间布局、文化背景、旅游观光、景观绿化、历史风貌和市政交通,结合城市历史文化和山水属性,加强城市色彩、建筑风格研究和设计,从整体平面和立体空间上统筹搞好精心设计,形成涵盖多领域的艺术城市规划管理标准体系,形成“唯一性”的特色城市,让本地人自豪、外地人向往。同时,要精心落实规划,严格执行规划,坚决维护规划的严肃性和权威性,一张蓝图指导艺术城市规划和建设。
五是艺术城市建设以人为本。艺术城市建设的核心价值是“以人为本”,追求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城市化。人是城的主人,城要为人服务。青岛艺术城市要把创造优良人居环境作为中心目标,努力把城市建设成为人与人、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丽家园。“让人们拥有并享受良好的人文艺术环境始终是我们建设艺术城市的出发点和归宿。要做到产业与城市功能融合、空间整合,”以产促城,以城兴产" 。加强区域文化规划,提升城市文化设施的密度和人群覆盖度,尽最大努力满足市民文化需求,保证文化资源的平等有序分配。
二、青岛艺术城市建设发展的向导
艺术城市建设关键在于规划设计,在城市环境空间的规划设计中注重文化与规划的连通性、文化与时空的层叠性、功能与环境的资产性、保护与开发的合理性、个性与共性的统一性,从而营造出富有艺术特色的社区空间、艺术空间和开放空间。
一是解决好文化和规划连通性问题。青岛艺术城市特别强调文化和规划之间的联系。因此,艺术城市建设重在艺术文化规划,将文化纳入城市顶层设计,用文化规划引领城市发展。我国的城市规划往往偏重于土地利用和经济发展,文化在规划中的地位和作用经常被忽略,导致城市规划侧重功能,缺乏文化底蕴,城市空间形态与城市主题文化相互割裂。因此,在艺术城市规划中,文化艺术规划必须进入城市规划师的规划范畴,文化艺术不能后置、不能被添加,只能从城市历史中提取本土内生的文化因子并将其置入城市规划的逻辑框架中,公共艺术应该是规划不可或缺的要素,通过增加公共领域开放的机会并总结规划经验,加强人们与邻里人群之间的关系,增强社区认同感 。艺术城市规划重在提升城市文化品味、文明程度和发展能力,使人文、文化、环境、艺术融为一体,和谐共生。以文化浸润,摒弃对城市生态环境、历史文化遗存的影响,确保文化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实现城市生态环境保护、文化遗产保护、公众教育与经济社会融合发展。要将文化融入艺术城市的顶层设计,站在城市历史文化的战略高度,将各种规划系统、各种规划层面、各种规划类型之间相互衔接,使多个规划科学对接,整合互通,实现城市文化统筹和城市文化资源整合,将城市规划的整体创意、整体创造和整体创新体现在城市建筑文化、景观文化、生态文化、公共艺术及城市经济等诸多方面,实现城市文化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多赢。
二是青岛文化建设解决好文化和时空层叠性问题。要突出地方特色,注重人居环境改善,更多采用微改造这种“绣花”功夫,注重文明传承、文化延续,让城市留下记忆,让人们记住乡愁。艺术是城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个人生活来讲,艺术欣赏、艺术创作、艺术实践是城市居民生活的重要内容。对公共生活来讲,城市建筑艺术、景观文化、休闲广场和地标建筑是城市文化的重要内容。这些城市艺术作品为人们带来了丰富多彩的生活方式和多元化的公共社会空间,也彰显了人们的审美观念与文化期望。城市文化中的艺术形式,集中体现了城市精神,影响着城市公共空间文化。要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历史传统文化是艺术创作最深厚的文化底蕴。传统文化艺术既包括建筑艺术、雕塑艺术等物质文化,又包括音乐艺术、戏剧艺术等非物质文化。在艺术城市建设中,既要传承保护传统文化,更要结合当代城市文化建设,把传统文化融入鲜明的时代精神,体现出新时代鲜明的城市精神特质和内涵,不断焕发新的生命力。在艺术城市建设中,还要不断创新艺术表现形式,突出社会效益,坚持美的精神、美的格调、美的内涵、美的表现,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当代艺术城市建设中不断传承发扬光大。
三是解决好共性与个性统一性问题。青岛艺术城市建设的焦点问题就是城市共性与个性的统一,共性不能埋没个性,个性必须张扬共性。在作为共性的城市现代化程度、经济发展程度、社会文明程度的基础上,以艺术视角看待一座城市,大力彰显城市特色、突出城市特色、发扬城市特色,特色立城、特色兴城,是艺术城市建设与发展的关键。要维护、延续自然与人文特色,使城市特色成为城市延绵不绝的文脉。“红瓦绿树、碧海蓝天”,是青岛独有的自然人文景观,加上“山海城浑然一体”的城市形态,构成了青岛有别于国内其他城市的独特城市品格。青岛市在艺术城市建设中,关注新城与老城、新建筑与旧建筑的有机对接,在空间上保证新老城特色和品格的有序过渡。而对原有的历史风貌,特别是凸现城市特色的主要自然人文遗产,则以划定保护区的方式予以最大限度的保留,以确保保护区城内的一砖一瓦一草一木都能够作为遗产得以延续。要接续城市特色,彰显城市品格。城市特色的固有积淀性,决定着城市的固有特征。在延续特色的同时,进一步形成新的特色集聚,是坚持和保持城市特色的关键措施。滨海步行道让大海直接面向市民和游人,让滨海所有的风景区都纳入观光视野,成为青岛最具特点的山海城视觉走廊。汇泉湾作为“显山露海、阔野透绿、娱乐休闲、旅游健身”于一体的生态广场,成为彰显青岛山海风情、滨海风光、“通透”城市风格的标志性工程,扩大了城市空间视野,让山海城的特色一览无余。
2022年,青岛市提出,要把历史城区保护更新工作作为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设三年攻坚行动的系统工程。持续推进历史建筑和传统风貌建筑保护利用、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历史街区环境,重聚历史城区人气,打造兼具历史文化风情和活力时尚元素的特色街区和“5A级景区”,青岛建设艺术城市的代表性成果,必将成为山东文化建设“走在前、开新局”的生动诠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