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4版:区域 上一版 下一版  
下一篇

山东先进制造业“2023突破提升年”怎么干?

全年培育千家以上专精特新中小企业

青岛财经日报/首页新闻讯 7月6日下午,山东省政府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解读《实施先进制造业“2023突破提升年”工作方案》。发布会上,山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党组书记、厅长张海波介绍,《实施先进制造业“2023突破提升年”工作方案》(以下简称《工作方案》)立足现阶段山东省制造业发展特点,紧紧抓住锻长板、补短板、强底板的核心领域和关键环节,突出2023年可量化、可操作、可见效的具体任务和工作措施,切实打好先进制造业突破提升攻坚战。

新培育约200家单项冠军

《工作方案》共分为总体要求、重点任务、保障措施3大部分。

第一部分为总体要求,提出要“把做强做优做大先进制造业作为现代化强省建设的重中之重,立足国家所需、发挥山东所能,加快推动先进制造业强省行动计划形成一批标志性成果,以新型工业化新成效服务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山东实践”。

第二部分为重点任务。聚焦“强创新、强产业、强企业、强平台、强融合、强投资”6个方面,谋划提出22项重点任务,作为实施“2023突破提升年”的主要抓手。

其中,强创新是第一动力,坚持创新链、产业链、人才链一体部署,持续做强创新平台、创新人才两大载体,积极参与产业基础再造、重大技术装备攻关两大工程,争取年内攻克10项左右行业共性关键技术,实施100项左右重大技术攻关项目。

强产业是核心领域,统筹抓好6大传统优势产业转型升级、8大战略新兴产业发展壮大和6大未来产业前瞻谋划,持续打造具有较强竞争力的标志性产业链和先进制造业集群,加快建设以实体经济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强企业是主体力量,充分发挥大企业主力军和中小企业生力军作用,加强优质企业梯度培育,推动大中小企业互促共生,激发推进先进制造业发展的微观主体活力和动力,全年新培育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000家以上,省级以上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200家左右。

强平台是重要载体,突出开发区制造业主体地位,确保工业类开发区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工业投资增速高于全省平均3-5个百分点。大力培育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积极争创国家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试验区,着力打造先进制造业发展高能级平台。

强融合是发展方向,全面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绿色低碳技术、现代服务业与制造业深度融合,年内新培育国家级特色专业型工业互联网平台10个左右,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5家左右,省级以上绿色工厂100家左右。

强投资是关键支撑,积极扩大和优化制造业有效投资,加大重点项目推进力度;精准引导项目储备,每季度梳理200项左右制造业重点项目谋划清单;完善先进制造业招商图谱,靶向对接促进项目招引,有力支撑先进制造业发展。

第三部分为保障措施。主要从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发挥高端智库作用、强化政策集成创新、加强评估督导考核4个方面,提出了实施“2023突破提升年”的支撑保障措施。

将建约1000家智能工厂

传统产业是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基底,是先进制造业强省建设的重要一环,要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不能当成“低端产业”简单退出。山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副厅长焉杰介绍,近期,山东研究制定了《山东省传统产业技改升级行动计划》,聚焦冶金、化工、轻工、建材、纺织服装、机械等六大传统优势产业,明确了到2025年的发展目标、重点任务、工作路径、保障措施,力争工业技改投资年均增长6%以上,两化融合发展指数达到125左右,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

抓高端化提升促结构升级。充分发挥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加快推进制造业创新中心、企业技术中心、产业创新中心等平台建设,建设省级以上制造业创新中心50家左右,为产业改造升级提供强力技术支撑。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和重大技术装备攻关工程,编制产业基础创新发展目录和产业链技术发展路线图,承担产业基础再造和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专项项目30个左右,突破一批核心技术和标志性重大战略产品。聚焦“三品”战略,每年遴选、推介100项左右“山东制造·齐鲁精品”,打造一批具有国际国内知名度和影响力的“山东制造”品牌。

抓智能化改造促数实融合。坚持以数字变革引领全面转型,统筹推动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拓展传统产业发展新空间。深化数字赋能增效,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关键业务环节全面数字化率超过70%,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达到90%。坚持智能制造主攻方向,实施以先进生产线为主的迭代改造,建设智能工厂1000家左右,不断提高生产装备和生产过程的智能化水平。

抓绿色化转型促节能降碳。深入实施工业领域碳达峰行动,加强能效对标引领,重点领域工业企业达到能效标杆水平产能比例超过30%,切实提高传统产业资源综合利用效率和清洁生产水平。全面推行绿色制造,建成省级以上绿色工厂500家、绿色园区20家、开发绿色设计产品500种。加快培育一批拥有自主品牌、掌握核心技术、引领作用强的绿色制造龙头企业,打造一批新能源汽车、环保装备、电力设备等优质产品。

抓集群化发展促生态融通。构建优质企业培育格局,形成覆盖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产业链领航企业的梯度体系,培育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达到1万家左右、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达到1000家左右。实施标志性产业链突破工程,打造200家左右产业生态主导型“链主”企业。扎实推进先进制造业集群、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培育,培育先进制造业集群20个左右、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120个左右,积极创建国家级集群。编制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培育提升三年行动方案,推动支持智能家电、轨道交通装备、动力装备等3个国家级集群加快向世界级集群提升。科学规划园区空间布局,提升工业园区承载能级,化工企业入园率达到45%以上。

抓服务化延伸促模式创新。推进传统产业与生产性服务业深度融合,加快共享平台建设,强化工业设计赋能,创新协同制造服务,促进传统制造模式加快向“产品+服务”“制造+服务”等模式转型。到2025年,布局建设一批区域性共享制造平台,建设一批能够提供分时、计件等灵活服务的共享工厂;省级以上工业设计中心达到700家左右,省级以上服务型制造示范企业和平台达到400家左右。

近10亿元补助滴灌科技型企业

山东省科技厅二级巡视员许勃介绍,2022年以来,山东共对1.1万家科技型企业落实近10亿元补助;组织实施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能力提升工程,支持中小企业科技创新项目2000余项。今年一季度,全省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同比增长1.09%,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达到51.25%,较去年全年提高2.99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势头强劲。

下一步,山东省科技厅将更加注重横向部门协同、纵向厅市联动,更加注重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持续推进制造业突破提升。

一是聚焦先进制造业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围绕山东省标志性产业链,在新一代信息技术、典型行业装备、新能源、新材料等领域组织实施100项左右前沿性、战略性、引领性、关键性研发任务,90%以上的重大科技项目将由企业牵头,力争取得一批填补空白、引领未来的科技成果。

二是加快推动制造业科技成果转化。启动重大科技成果发布工作,每季度面向社会发布一批制造业重大科技创新成果,一体化推进科技成果产出、评价和运用转化。打造集成果展示、技术交易、企业孵化、融资路演等功能于一体,线上线下相结合、市场化运作、实体化运行的“山东科技大市场”,提高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水平。

三是强化先进制造领域创新主体培育。以做强先进制造业为目标,持续优化科技型企业政策扶持体系。加大财政科技资金倾斜力度;深化股权投资等科技金融政策措施,积极引导社会资本支持企业科技创新;持续强化对企业的服务,狠抓企业研发费用补助、小升高补助等惠企政策落实,今年高企力争突破3万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力争突破4万家,以更大力度支撑全省先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版权所有(c)青岛出版集团 COPYRIGHTS @2010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鲁ICP备10001583-1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