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财经日报/首页新闻记者 黄元晖
近日,青岛市市南区召开新闻发布会,会上发布了近年来市南区东西部协作工作情况。记者在会上获悉,近年来,青岛立足实际,探索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的青岛实践路径。市南区作为青岛市的中心城区,坚决担起打造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样板区的使命,将区域的发展融入到服务全市、全省、全国的大局中,在如何更大限度地发挥区域优势,服务青岛发展、服务山东发展、服务乡村振兴大局中,主动探索、积极作为。
据了解,市南区在对安顺市平坝区、陇南市宕昌县、定西市安定区、菏泽市牡丹区等地的对口帮扶协作工作中,取得了明显成效,协作帮扶地区全部如期脱贫摘帽。2019年、2020年市南区连续两年代表青岛市顺利通过国家东西部扶贫协作年度考核。2021年西北地区最大的安定区生猪保险期货项目代表青岛市顺利通过了国家考核组项目访谈;2022年市南区帮扶的安定区在甘肃省东西部协作考核评价中荣获全省第一名。
立足资源优势 展现市南担当
市南区承接了青岛市优越的资源禀赋、发展环境和场景空间,是青岛建设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示范窗口。特别是市南区产业体系特色鲜明,服务业优势明显,现代金融、时尚消费、文化旅游、人才资源、对外开放等方面优势突出,服务业近年来占比保持在90%以上。立足发展优势,结合乡村“五个振兴”的工作部署,在金融、消费、文旅、人才、对外开放等方面强化协作,市南区努力探索形成一批服务乡村振兴、推进东西协作可复制、可推广、可借鉴的经验做法,以点带面推动乡村全面振兴。
时尚消费牵引 升级消费模式
发挥“时尚消费牵引”优势,推进消费助力产业帮扶。市南区作为时尚消费中心区,消费场景丰富、消费模式多元。不仅拥有以浮山湾为代表的万象城、海信等高端消费场景,也拥有以青岛湾为代表的中山路、里院等特色消费场景,是山东半岛时尚消费最集中区域。
市南区积极探索“线上+线下、多领域推介、重大节会展销结合”促消费模式,畅通协作农特产品销售渠道,推进甘味农产品入青,与青岛大型终端市场建立稳定营销关系的同时,引进定西市供销社在市南区设立青岛·定西消费帮扶中心馆及市南区·安定区体验馆,联合宕昌县在市南区设立市南·宕昌农特产品体验展销馆;组织发动社会各界积极购买协作地农产品,先后举办区机关扶贫大集、万象城东西协作扶贫特色农副产品展销会、佳世客“东西协作,三地情深”浮山湾消费月等系列活动,通过岛城明星代言、“线上+线下”双渠道直播带货等方式助力农特产品销售。累计实现消费协作额超4.4亿元,带动协作地8000余名脱贫人口受益。
人才资源集聚 提供强力支撑
发挥“人才资源集聚”优势,强化人才振兴智力支撑。作为青岛人才集聚高地,市南区拥有教育、医疗、科技、法律、发展规划、商贸服务等各类人才30万名,拥有重点实验室等国家级、省级、市级人才平台载体178个,能够为乡村振兴和农业产业建链、补链、强链提供强力支撑。市南积极推进“多要素组团式帮扶”模式,为当地发展提供教育、医疗、劳务、组织、平台等要素支撑和发展赋能。实施全链条式教育帮扶。与协作地80余所中小学校建立了“手拉手”结对帮扶关系,先后选派了100余名骨干教师开展支教和教研培训活动,累计培训协作地教师7400余人,开展“空中课堂”活动20余次,全面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实施组团式医疗帮扶。与协作地20余家医院和乡镇卫生院结成帮扶对子,选派了70余名医疗技术人员赴协作地开展支医帮扶,组织医疗和管理援建团队赴协作地开展业务培训3900余人,有效提高协作地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实施劳务协作帮扶。率先设立全市首个区级东西协作劳务工作站,建立常态化联络机制,采取定企定岗方式,加大点对点组织输转,先后组织海尔、海信等50余家企业赴协作地举办劳务招聘会20余场。
加强对脱贫地区劳动力职业指导力度,根据不同情况进行个性化职业指导,提高劳动力就业成功率,组织开展劳务培训3000余人次,帮助脱贫人员来青就业510余人,省内就近就地就业6500余人,到其他地区就业2700余人。援派教育、医疗、科技、法律等各类人才200余人,组织专技人培训协作地人员5000余人次,为协作地注入先进技能理念,做好西部地区人才委培,接收、选派医疗、教育等干部人才80余人,通过跟岗学习、培训交流,及时将先进理念、先进模式、先进的方法带回,助力当地人才队伍建设。实施平台支撑帮扶。联合相关企业发挥城乡互联互通、资源互惠共享、产业项目引进等平台资源、经验,对协作地现有生产要素优化重组提供建议,创新商业模式,为当地龙头企业开拓国内、海外市场和增量利润空间;开展共同招商活动,探索将协作地招商项目纳入全区招商引资体系一并对外推介,支持协作地组织企业来青办会参展,扩大经贸交流合作,实现共同发展、合作共赢。
定点帮扶 携手奔小康
市南坚持“输血”“造血”并行,强化资金保障,为协作地乡村振兴提供直接、精准的帮扶,不断提升协作地发展内生动力。自2018年以来,市南区累计向协作地投入财政帮扶资金3.38亿元,先后援建了平坝区城关第一小学、宕昌县哈达铺中药材商贸物流园、安定区现代农业产业园等一批教育卫生事业和富民产业项目,带动8000余名脱贫人口就业和增收。先后组织11个街道与协作地30余个乡镇建立结对关系开展“携手奔小康”行动,发动150余家企业、社会组织、社区与协作地100余个村庄结对帮扶,累计向结对镇村捐款捐物7200余万元,并开展致富带头人培训3000余人次。
下一步,市南区将立足自身发展优势,在金融服务、消费帮扶、文化旅游、人才支持、对外开放等方面持续发力,保持资金支持、帮扶力量总体稳定,不断创新深化东西协作的工作举措,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继续贡献市南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