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5版:聚焦 上一版 下一版  
下一篇

巴以冲突引爆行情,油价金价双双飙升

从上周末开始升级的巴以冲突再次引发了全球风险资产波动,对中东局势恶化的担忧让原油期货价格拉升近5%。回顾历史,中东战争多次成为全球能源危机的导火索,而这次已陷入三方协议传闻的沙特的立场成为外界关注焦点。

原油经纪商PVMOil Associates高级市场分析师瓦尔加(Tamas Varga)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巴以两国对全球原油供应本身的影响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但如果考虑近五十年来中东战争对油价的影响,如果形势进一步升级并持续更长时间,产油国介入后往往会引发石油危机风险。”

另外,受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上周末爆发新一轮军事冲突影响,9日金融市场产生重大影响,不仅国际油价开盘后飙升逾4%,美元和现货黄金也都跳空高开,金价一度突破1855美元/盎司,美国股指期货则遭遇重挫。

巴以新一轮冲突已致超1100人死亡

据美国彭博社周一最新报道,巴以新一轮冲突已致双方超1100人死亡。目前700多名以色列人丧生,其中大多数是平民。大约400名巴勒斯坦人在战斗和报复性袭击中丧生,以色列军队重新控制了被激进分子占领的大部分地区。

彭博社称,哈马斯的行动——包括劫持数十名以色列人质——是一次前所未有的入侵,动摇了地区稳定和市场。以色列正式宣战,并表示不会停止,直到哈马斯的军事基础设施被拆除。

据《以色列时报》当地时间10月8日报道,在新一轮的巴以冲突中,以色列死亡人数超过700人,至少有2156人受伤。

巴勒斯坦卫生部门10月8日发布的数据显示,以军对加沙地带的空袭已经导致巴方413人死亡,其中包括78名儿童和41名妇女。此外,空袭还造成2300人受伤。巴勒斯坦卫生部门表示,以军轰炸已造成加沙地带2万多人流离失所。

以色列和巴勒斯坦10月7日爆发新一轮军事冲突,巴勒斯坦伊斯兰抵抗运动(哈马斯)当天在犹太假日期间对以色列发起军事行动。以军则对加沙地带展开多轮空袭。

美国国防部长奥斯汀表示,巴以冲突升级的背景下,美国向地中海东部派遣“福特”号航母战斗群,并加强该地区的空军力量。

奥斯汀说:“我下令派遣福特号航母战斗群前往地中海东部。我们还采取措施加强该地区F-35、F-15、F-16和A-10战斗机的部署。”“福特”号航母战斗群包括福特号航母、1艘提康德罗加级巡洋舰、4艘阿利·伯克级驱逐舰。

国际油价飙升4%

在哈马斯上周末对以色列的突然袭击威胁到中东地区的不稳定之后,国际油价飙升逾4%。中东地区是一个重要的海上瓶颈,也是全球消费者的几个主要原油、燃料和能源供应国。

随着战争风险溢价重返市场,美国原油期货在亚洲早盘交易中升至85美元/桶以上。交易员担心,暴力升级(目前仅限于中东地区)可能引发一场更具破坏性的代理人战争,将美国和伊朗卷入其中。据悉,WTI原油期货涨超4%,现报85.08美元/桶;布伦特原油期货涨逾4%,报87.28美元/桶。油价飙升也将增加人们对通胀加剧的担忧。

以色列最近发生的事件不会立即对供应构成威胁。然而,在有报道称伊朗伊斯兰共和国参与了此次袭击之际,任何针对伊朗的可能报复,都将引发人们对霍尔木兹海峡的担忧。随着美国向该地区派遣军舰,霍尔木兹海峡是伊朗方面此前威胁要关闭的重要航运要道。

澳新银行分析师布Brian Martin和Daniel Hynes在一份报告中说:“市场的关键是冲突是否得到控制,还是蔓延到其他地区,特别是沙特阿拉伯。至少在一开始,市场似乎会认为这种情况在范围、持续时间和油价影响方面仍然有限。但预计波动性会更高。”

Vanda Insights首席执行官Vandana Hari此前曾表示:“周一开盘时,我们可能会看到原油价格‘下意识’地飙升。在市场确信这一事件不会引发连锁反应,并且中东石油和天然气供应不会受到影响之前,将会出现一些风险溢价。”

SPI资产管理公司的管理合伙人Stephen Innes在周日的一份报告中写道:“随着中东火药桶再次点燃,油价将与地缘政治风险加剧密切相关。我们应该预料到,随着利率驱动的衰退担忧让位给中东令人担忧的恐怖主义升级,原油价格将继续动荡。”

由于对全球经济和高利率的担忧给需求前景蒙上阴影,WTI原油和布伦特原油期货本月暴跌,跌幅超过10美元。

美元和黄金均跳空高开美股期货重挫

美元兑多数主要货币在亚洲开盘后走强,外汇交易员对以色列境内哈马斯发动的令人震惊的袭击做出反应。

ICE美元指数开盘跳空高开,最高触及106.35。美元——在动荡时期被视为避风港——兑欧元和英镑上升至少0.2%,而澳元和纽元等风险货币则走弱。

除了美元之外,另一避险资产也受益于巴以冲突。现货黄金周一开盘大幅跳空高开,金价最高触及1855.60美元/盎司。目前金价仍交投在1850美元/盎司附近。

美国股指期货重挫。哈马斯周末对以色列发动突然袭击后,地缘政治的不确定性令投资者感到不安。

道琼斯工业股票平均价格指数期货下跌约200点,跌幅0.7%,标普500指数期货和纳斯达克100指数期货也下跌。

中东局势的不稳定,有可能为美元近几个月来本已出色的表现再添一剂强心剂。这一涨势给日元带来下行压力,引发有关可能干预汇市的讨论,并在欧洲重新引发有关欧元/美元是否可能再次跌至平价的讨论。

新西兰银行汇市策略师Jason Wong表示:“因风险意愿降低,短期内阻力最小的路径是美元走强。”

彭博美元指数亚市早盘攀升0.2%。该指数今年迄今上升2.1%,有望实现连续第三年走高,这将是自2016年以来最长的持续上升周期。

上周日,袭击事件的余波在中东市场引起反响,导致股市下跌,并为本周可能出现的动荡开局奠定基调。以色列基准股指TA-35录得三年多来最大跌幅,下跌6.5%。在其他地方,经常被视为新兴市场和套息交易策略代表的墨西哥比索兑美元汇率下跌近1%。

事实上,近期美元已经受益于美联储的激进加息以及美国经济的弹性。

纽约梅隆资本市场(BNY Mellon Capital Markets)市场策略主管Bob Savage在一份报告中写道:“美元升势稳固,经济增长和通胀的困惑仍在继续。我们更有可能看到冲突升级。”

地缘政治与冲突影响力越来越大

当前,国际能源市场正在经历转型期,首先来自于美洲和非洲的新兴国家正在进入供应版图,其次原油价格不再低位运行,波动持续加剧,地缘政治与冲突的影响力越来越大。此外,美国对全球运输航道及管线的控制力有所下降。

哈佛大学贝尔弗科学和国际事务中心的报告指出,石油日益成为地区冲突和国内政局动荡的主因,1973年以来,接近一半的区域战争与石油有关。与石油相关的冲突可以分为很多种,包括对运输航道和管道的竞争、破坏石油设施和盗卖能源筹资的恐怖主义、石油侵略和资源战争等,这些都是国际冲突的潜在根源。

随着探明储量不断增加,中东地区逐渐成为了世界原油工业的中心。在以阿拉伯国家为主体的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成立后,近50年来三次能源危机与其密切相关。

1973年10月第四次中东战争爆发,阿拉伯国家第一次祭出石油武器。为打击以色列及其支持者,同时表达对国际油气巨头人为压低油价的不满,OPEC中的阿拉伯成员国宣布对西方国家实施减产提价的措施,国际市场上原油价格从1973年初2.95美元涨到11.65美元。

这一度造成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最严重的全球经济危机,所有工业化国家的生产力增长都明显放缓,1974年美国、英国和日本甚至出现了经济负增长。而发动石油战争的阿拉伯国家却因此增强了经济实力,仅提价一项,就使阿拉伯国家的石油收入由1973年的300亿美元猛增到1974年的1100亿美元。

1978年底,当时世界第二大石油出口国伊朗的政局发生剧烈变化,国王巴列维下台,伊朗一度停止输出石油60天,引发第二次石油危机。随后两伊战争爆发,两大产油国停产令全球石油供应一下子出现高达600万桶/日的缺口,占世界总消费量的10%。油价由1979年初的每桶13美元暴涨至1980年的34美元,并持续超过半年,成为上世纪70年代末西方经济再次全面衰退的一个主要原因。美国的经济增速也在此期间下滑3%。OPEC对世界石油市场的影响力达到巅峰。

1990年8月,海湾战争爆发,点燃第三次石油危机。时任美国总统老布什表示,海湾石油是美国的“国家利益”。伊拉克原油供应中断令国际油价3个月内从每桶14美元升至42美元的高点,美国、英国经济陷入困境,全球经济增速在1991年跌破2%。国际能源署(IEA)随后启动了紧急计划,每天将250万桶的储备原油投放市场,以沙特阿拉伯为首的OPEC产油国迅速增加产量,才稳定了油价。

沙特或成此次油价走势决定者

作为地区大国和OPEC领导者,沙特被认为很可能成为这次油价走势的关键决定者。

当前,美国总统拜登面临连任挑战,美国正与沙特、以色列谋求三方协议,协议谈判的核心是沙特与以色列关系的正常化,以换取美国的武器销售、安全保障和帮助建设民用核设施的支持。沙特方面同意,如果油价继续高企,愿意在明年初提高产量平衡市场供应。

据媒体报道,当地时间9月10日,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中东和北非事务协调员布雷特·麦格克、负责近东事务的助理国务卿芭芭拉·利夫访问沙特阿拉伯,为推动以色列与沙特达成协议展开进一步斡旋。

值得一提的是,就在冲突爆发前,沙特王储穆罕默德·本·萨勒曼(Mohammed bin Salman)曾表示,沙特和以色列关系即将迎来突破。沙特自1948年建国以来一直不承认以色列合法地位。此外,两名白宫高级官员上月底飞往沙特,他们强调油价上涨将使协议前景蒙上阴影,因为白宫需要国会的支持才能促成协议。

在本月初的会议上,产油国组织(OPEC+)维持现有减产计划不变。沙特表示,将自愿减产100万桶/日延长至2023年底,俄罗斯也宣布将在12月底之前保持30万桶/日的额外出口限制。不过涉及美以沙的三方协议传闻让减产到期后的产能路径充满不确定性。比如,沙特谈判代表强调,市场状况将指导任何生产行动,这些讨论并不代表一项长期的降价协议。

近一周来,对需求的担忧等因素已经导致了全球油价自年内高位回落近9%,而维持油价在高位对产油国财政非常关键。本月初,沙特财政部预算报告显示,预计今年实际国内生产总值(GDP)将仅增长0.03%,而此前在年初财政预算报告中的预测为今年增长3.1%, 并预计今年将出现预算赤字。

瓦尔加表示,近期油价下跌一定程度上是市场消化了沙特俄罗斯额外减产的影响,与此同时,全球央行在货币政策上的谨慎立场也给需求端造成了冲击。他提醒道,沙特是具有影响全球供应和市场价格的超级能源大国,因此其立场对于未来油价走势非常关键。

对于沙特而言,根据测算该国需要每桶近100美元的原油价格才能满足政府支出以及2030愿景计划。如今沙特正积极扩大转型投资,从被称为Neom的未来主义城市,到为申办世界杯造势。该国顶级足球联赛在夏季转会窗口一掷千金引进多位巨星,受到广泛关注。

瓦尔加认为,沙特在去年开始的OPEC+减产谈判过程中起到了决定性作用,其与俄罗斯的合作是油价回到80美元上方的保障。“在全球经济前景面临挑战的情况下,如果沙特计划增产,如何协调各产油国利益,避免竞争性增产破坏供需平衡将是不得不面对的新难题。”他说道。

本报综合

版权所有(c)青岛出版集团 COPYRIGHTS @2010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鲁ICP备10001583-1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