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仿生手:
实现5根手指灵活运动
“通过脑机接口技术支持的机械手臂帮助火炬手拿起火炬,体现科技助残的寓意。”杭州亚残运会开幕式总导演沙晓岚说。
这只陪同徐佳玲点燃主火炬的智能仿生手,来自浙江强脑科技有限公司。记者了解到,智能仿生手采用非侵入式脑机接口技术,有10个活动关节和6个驱动自由度,能够实现5根手指的独立运动和手指间的灵活操作。
“亮相亚残运会开幕式的仿生手,搭载了团队开发的脑机接口领域智能算法,内置传感器系统会实时采集肌电神经电信号,经过算法处理后转化为指令,从而控制动作模块。”强脑科技相关负责人表示。
据了解,强脑科技的研发团队前期与徐佳玲对接时发现,公司原先使用的仿生手接受腔对她来说较重,再举起火炬会比较吃力。为了确保点火仪式的顺利进行,研发团队重新定制接受腔,在其中增加了能活动的关节铰链,帮助运动员在使用时减少残肢小臂部分的发力。
该负责人说,团队与运动员每天进行半个多小时的适应性训练,其间对手指灵敏度等持续调试优化,让运动员获得最舒适的穿戴状态,能自如地进行火炬传递以及做出生活中的常见动作。
根据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发布的数据显示,我国约有2400万人患有肢体残疾,在日常生活中面临诸多挑战。《“十四五”残疾人保障和发展规划》提出,加快康复辅助器具创新产品研发生产,增强优质康复辅助器具供给能力,推动康复辅助器具服务提质升级。
康复训练机器人:
情景互动增加趣味性
杭州亚残运会的赛场内外,多种硬核“黑科技”也纷纷亮相,让运动员感受科技赋能给他们带来的便利。
杭州亚残运村的辅助器具维修中心不仅为运动员们提供轮椅、假肢、矫形器等各种辅具的维修服务,还在休息等候区陈列了智能电动轮椅、外骨骼穿戴设备和上下肢康复训练机器人等高科技助残设备。
踝关节康复训练机器人,根据人体生物学结构设计而成,能够针对踝关节运动功能障碍,定制个性化、娱乐化的康复方案。在仿生足踝的带动下,记者每一个训练动作的数据都被机器人精确记录下来,并自动生成分析报告,为进一步的康复训练提供科学参考。
就在10月19日,杭州亚残运会火炬传递首日,位于杭州淳安县,中国残疾人射箭运动员叶金燕穿戴强脑科技研制的智能仿生腿参与火炬传递。谈及穿戴感受时她说:“关节比之前的假肢好用很多,甚至还可以根据步态动态调整,这些智能功能对我的比赛非常有帮助。”
电子导盲犬:
导盲绳里的科技感
在盲人足球的比赛场地——拱墅运河体育公园体育场,由西湖大学研发的电子导盲犬“小西”已经就位。它不仅把整个场馆的地图铭记于“心”,还能“听懂”中英双语,甚至还能规划最佳路线,就连导盲绳也充满科技含量。通过绳端传感器,可以调节电子导盲犬的行走速度,为盲人运动员和视障观众提供安全、高效、细致的服务。
综合《科技日报》、央视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