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8版:大健康 上一版   
下一篇

“院士团队”生死竞速抢救严重多发伤车祸患者

手术现场。

■青岛财经日报/首页新闻记者 陈栋

创伤是一个全球性的医疗难题。严重创伤尤其是严重多发伤,大都伤情复杂严重,休克发生率高,低血氧严重,病情进展快,易发生感染和脏器功能障碍,是威胁人们生命健康的杀手之一。近日,家住城阳区59岁的王先生在上班途中乘坐三轮车,与一辆大型货车相撞,造成右侧胳膊和大腿严重畸形,广泛皮肤碾压撕裂,血肉模糊,当场昏迷不醒。王先生被120紧急送入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青岛医院成人急诊外科。到院时,患者的生命体征已经测不出,呼吸心跳非常微弱,处于休克晚期,ISS评分高达50分,随时有生命危险。

ISS评分是一种用于评估患者损伤严重程度的临床评分系统,它将损伤划分为轻伤、重伤、严重受伤和濒临死亡等不同类型,总评分为75分,分数越高,表示伤情越重。ISS值小于16分,属于轻伤;在16分到25分之间,属于重伤;在25分到50分之间,属于严重受伤;超过50分,意味着患者的病情已经非常严重,处于濒临死亡边缘,生存几率很低。

希望来了!“院士团队”救治

王先生危在旦夕,家属几乎绝望,但一个消息让他们重新燃起了希望:站在他们面前的救治团队,是拥有国内创伤救治顶尖水平的“院士团队”!

据了解,该团队创新性提出了“以综合医院为核心的闭环式区域性创伤救治体系”,该体系规范严重创伤救治流程,强化院前院内信息交接,强化急诊与各专科之间的信息交换,打通救护车与急诊室、急诊室与创伤救治团队之间的信息沟通,通过院前急救团队、急诊急救团队、专科救治团队的接力式抢救,争取“金子般时间”,使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改变了我国严重创伤救治现状和流程。

2019年9月,国家卫生健康委印发通知,决定以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为主体设置国家创伤医学中心,目前中心已在全国建立数百个区域创伤救治体系,使得我国创伤救治能力得到显著提升。

从北京到青岛,国家创伤医学中心的精神绵延千里,目前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创伤救治专家团队常态化在青岛医院开展门诊、手术、查房、带教等工作,为严重创伤患者撑起一把生命的保护伞。

保肢成功!患者康复出院

接诊患者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青岛医院院长助理、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骨科专家张培训教授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骨科专家杨明教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青岛医院骨科专家张金东及成人急诊外科刘树征以最快的速度集结,共同为患者讨论制定治疗方案。

科室即刻启动绿色通道,医护紧密配合给予患者止血包扎、加压输液、损伤控制性复苏、输血治疗等一系列救治举措后,患者的生命体征暂时稳住了,但是由于患者伤情严重,保肢还是截肢成为摆在团队面前的选择。

为了尽力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手术团队经过慎重讨论,果断地选择保肢,并制定了“损伤控制性”手术方案。

很快患者被推进手术室,创伤中心、输血科、ICU、麻醉手术中心等提前到位,手术团队争分夺秒与“死神”抢生命。凭借丰富的手术的经验,手术团队克服多重难关,迅速并且精准地完成清创探查,外固定支架和皮瓣移植,进行了保肢治疗。整个抢救过程,患者共输入红细胞25单位,血浆3050毫升,相当于全身血液换了将近2遍。

经过近5个小时的手术救治,患者的情况得到了初步的稳定。但是救护团队不敢松懈,更多的伤情还需要尽快进行对症处理。患者术后被送入ICU,对伤情做进一步治疗。经过5天对症生命支持,患者脱离呼吸机拔管,神志清楚,脱离生命危险,转入普通病房,经过二次手术后,已于近日康复出院。

得益于“院士团队”,更为专业、快速、精准的严重创伤救治模式已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青岛医院落地生根。院内救治快速有序、开启绿色通道、及时调配手术室资源、快速影像学检查等环节环环相扣,医院整体快速的反应能力是成功救治的保障。

版权所有(c)青岛出版集团 COPYRIGHTS @2010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鲁ICP备10001583-1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