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一些不同寻常的天气现象,这些天气现象经常能够被预测到。什么是天气预报?预测天气的过程是怎样的?预测天气需要考虑哪些因素?带着这些疑问,我作为青版财经小记者来到了青岛市气象台,参加了以“防范气象灾害,提升自救能力”为主题的研学活动,了解气象监测,学习气象知识,感受科技的无穷魅力。
气象台的“气象博士”通过图片、视频等方式,生动形象地介绍了有关气象的知识。通过他的讲解我了解到,天气变化无常,天气预报是使用现代科学技术对地球某一地点大气层的状态进行预测,而现代天气预报是通过收集气温、湿度、风向、风速、气压等数据,结合地形、季节等因素综合研究得出。气象是由许多不同的气象要素组成的,包括气温、气压、风向、湿度等,这些要素之间相互作用,构成了一个复杂的气象系统。预测天气需要专业人员对这些要素进行分析和建模,同时考虑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结合大气动力学、天气学、数学、物理、化学等学科综合研判,根据研判结果进行天气预报的录制并及时发布信息。例如大风预警信号是气象部门通过气象监测在大风到来之前作出的预警信号,分蓝色、黄色、橙色、红色四个级别来表示,通过发布预警信号,有助于提高预警能力,减少特殊天气情况下的财产损失,降低人员伤亡等。
气象科学里蕴含着许多丰富而神秘的科学知识。通过此次研学实践活动,我学到了很多气象知识,感受到气象科学的魅力,提升了自救能力和防灾减灾的意识,可谓收获满满!
青岛富源路小学 李宗航
指导教师 刘晓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