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是崂山区以“六个现代化”为战略抓手,扎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崂山实践”的起步之年。今年以来,崂山区上下聚焦青岛市“三条线”重点工作,吹响“突破提升年”号角,全力以赴打头阵、蹚新路、开新局,高质量发展的实力、活力和潜力进一步凸显。
11月28日,青岛市政府办公厅、青岛市政府新闻办召开“感受身边变化 共享城市美好”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崂山区专场。记者从会上获悉,崂山区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财政支出的七成左右投向教育、医疗、养老、环境等民生领域,用心用情用力为民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今年36项政府实事已经基本完成,居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持续增强。
着力改善宜居环境
崂山半城半乡、亦城亦乡,坚持城乡互融共进、协调发展,全力打造“有颜值、有品质、有乡愁、有特色”的山海品质新城。青岛市最大的“城中村”破茧新生。以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设三年攻坚行动为契机,崂山区完成张村河片区12个社区拆迁,李家下庄等10个安置区已经在建,年内枯桃、中韩最后2个安置区也将开工。崂山区正在按“水脉智谷”设计理念,高水准做好城市设计,一体推进产业导入、配套完善、生态治理等工作,加快把张村河片区建设成青岛东部的生态之城、希望之城、未来之城。城市功能品质不断提升。
和美乡村底色更亮。以北宅百果溪谷、沙子口流清湾等乡村振兴示范片区为带动,加力推进“百村千巷万户”农村人居环境集中整治,改造提升“四好农村路”32条,99个村庄完成生活污水治理,3000户居民实现清洁取暖。创建省级景区化村庄6个,美丽乡村覆盖率达到100%,城乡融合发展更加相得益彰。
崂山区第一中学明年开建
崂山区始终秉承“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地位,加快基础教育优质资源倍增,推动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内涵创新发展。强化学位供给。实施学位攻坚三年行动,在去年新增5500个学位的基础上,新建成中国海洋大学附属学校初中部,以及海德堡幼儿园等3所幼儿园,新增中小学学位1200个、学前教育学位630个。
同时,张村河南侧配套初中、浮山学校等5所学校正在施工,社会非常关注的崂山区第一中学也将于明年开建,预计到2024年全区将再新增义务教育优质学位6700个,孩子们在家门口就能“上好学”。
深化教育改革。出台教育专项人才政策,组织选聘优秀教师93人,1人入选国务院特殊津贴建议名单,3人入选齐鲁名校长、名师、名班主任培养工程。推进办学模式改革,与华东师范大学、南京师范大学等高校,以及青岛二中、青岛实验初中等基础教育名校开展合作办学,深化“一长多校”集团化办学,推动新建校、薄弱校加快成长为优质校。
教育教学质量全面提升。强化数字技术赋能教育教学,成功入围山东省智慧教育示范区。“全国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县”创建全面达标。2023年,崂山区中考优质普高录取人数和一段线达线率分别比五年前提高4.2倍和3倍,崂山正在成为青岛市瞩目的教育新高地。
医疗保障水平稳步提升
崂山区立足群众需求,推进医疗卫生优质资源倍增,全面提高医疗服务能力。推动医疗资源扩容升级。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青岛医院、崂山区公共卫生中心等项目完成主体建设,参照省级示范标准新建成一体化卫生室30个,全区各类医疗机构数量达到528家。特别一提的是崂山区人民医院已完成选址,将于明年初开建,建成后将更加方便群众在家门口就医。
医疗服务更加便捷。与青大附院建立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在社区医院全面推行无假日门诊,开展延时服务,让健康守护不“打烊”。建成智慧家医、人工智能辅助诊断、三高共管等信息系统,累计远程诊疗服务近10万人次。
守牢群众健康防线。在楼宇、学校等人员密集场所增设150台自动体外除颤器(AED)。为近4000名适龄女生免费接种HPV疫苗,为近万名适龄妇女开展“两癌”筛查,免费查体、家医签约等惠及群众15万余人,切实筑牢民生福祉健康之基。
持续深化精管善治
崂山区坚持“全周期管理”,积极构建大治理、大安全、大应急格局。基层治理更有成效。在崂山区划分863个网格,实现网格化精细治理全覆盖,同时大力推进“热线+网格”融合联动,通过网格巡查、主动发现、及时处置的工作闭环,实现群众诉求“未诉先办”。
深化“一核八翼”一站式调处,5000余件矛盾实现诉前化解。智慧赋能更加高效。建成启用区城市云脑,依托数字化手段,赋能城市治理、应急指挥等场景,实现城市管理“一网统管”、城市体征“一屏统揽”、城市运行“一体指挥”。为7000户居民、4400家“九小场所”、200家“三合一”场所安装智慧监控报警器,构建起智能化的远程防范体系。
民生改善“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崂山区将始终把居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把群众满意作为“第一标准”,持续擦亮“崂有善育”“崂有优学”“崂有健康”“崂有颐养”“崂有安居”“崂有众扶”等六张民生名片,让群众生活更有甜头、日子更有奔头、未来更有盼头,凝心聚力打造“宜业宜居和美家园、精致精美品质崂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