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财经日报/首页新闻记者 封满楼
昨日,记者从青岛市“感受身边变化 共享城市美好”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城阳区专场获悉,城阳区全面开展基本公共服务提升专项行动,瞄准六大领域,实施八项行动,集中力量办好一批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项目,2023年年初确定的9件24项区办实事即将完成、当年见效,高分入选山东省共同富裕先行示范区、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综合性区域试点。其中,今年以来城阳区共接待游客1035万人次,同比增长88%,旅游收入约38亿元,同比增长46%。“湾区都市,活力城阳” 成功出圈。
1.4万户老旧住房焕新颜
城阳区探索更可持续的城市更新“城阳模式”,让市民群众生活更宜居、更便利。
居住环境方面,坚持“品质为先”。城阳区不断加大投入力度,创纪录回迁23个社区,1.3万户居民喜迁新居。大力实施老旧小区改造,30个小区、1.4万户老旧住房焕发新颜,仁和居西区入选2023年中国有机更新十大优秀案例。
生态环境方面,坚持“三生融合”。城阳区统筹生产、生活、生态,全域打造公园城市,去年完成44个绿色项目,今年41个绿色项目顺利推进,分3年整治提升72.8公里海岸线,白沙河生态提升工程全面开工,白云山公园等17处公园、绿地对市民开放,作为全市唯一区市成功入选山东省公园城市建设试点,推窗见绿、出门入园正在成为现实图景。
出行环境方面,坚持“畅通便捷”。城阳区一是构建骨干路网,全力实施总投资250亿元的29项重大交通项目,青兰高速一期提前两个月通车,正阳西路改扩建加快推进,中北通道全面开工,中车大道、岙东路、华中路实现贯通,青岛北岸城区“三横七纵”快速路网加快形成。二是畅通内循环,投资80亿元,实施59条市政道路改扩建,靖城路、环城北路等32条道路通车,新建成停车场16个、泊位8200个。三是推进公共交通,青岛最大、山东第二大高铁站红岛站启用,13趟列车经停;百年老站城阳火车站重启运营,21趟列车经停;2条地铁线通车(1号线、8号线),4条地铁线在建,市民出行越来越便捷。
市容环境方面,坚持“洁序净美”。城阳区将城阳街道、流亭街道全域纳入主城区管理,系统推进“12+10+8+5”路域环境整治,创建30条精品道路,靖城路获评山东省示范项目,青春足球场周边环境精彩蝶变,青岛西高速口塑造青岛门户形象。拿出专项资金1000万元,按照城市社区标准打造农村社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进入全市前列,建成美丽乡村28个,棉花社区、青峰社区创建首批全国美丽宜居村庄。
加速建设5处三级医院
城阳区千方百计增进民生福祉,让公共服务更优质、更普惠。城阳区深化教育增位提质。去年以来,新建改扩建中小学、幼儿园40所,新增学位3.2万个。今年9所新建学校全部于9月份顺利开学、达到历年之最,区内公办高中历史性增加到5所。优质教育资源“内外开花”,对外新引进北大培文、首都师范大学、中央民族大学等名校资源联合办学,托管区内学校5所,合作办校9所;对内采取“强校带弱校、一长多校”等模式,成立43个教育集团,集团化办学覆盖学校90所,覆盖率达80%、居全市前列。
城阳区完善医疗健康服务。制定医疗卫生三年提升计划,开展城阳人民医院10大改革,红岛人民医院升级为青岛市中医院北部院区,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青岛医院成功入选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名单,获评国家健康促进示范区。投资12亿新建6处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疗机构标准化建设走在全省前列。青岛中医院城阳院区、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市精神卫生中心、青岛眼科医院红岛院区、康复大学青岛康复医院等5处三级医院正在加速建设,建成启用后全区床位数将超过1万张,实现“大病不出区、小病能放心”。
城阳区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到43万人、100万人。提高低保、特困、残疾人等困难群体保障标准,足额及时发放救助金9000万元。建成区级养老服务中心、示范性失智老年人日间照护中心,助老餐厅45家、全市最多,新建社区养老服务站116处、示范性服务站20处,完成老年家庭适老化改造2710户,街道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实现全覆盖,发放高龄补贴4000万元。率先推出托育扶持政策,建成全市唯一的集孕期、产后、育儿照护与指导为一体的母婴健康服务中心,3岁以下婴幼儿托位数达到4258个,入选首批省级家庭托育试点区。
共接待游客1035万人次
城阳区繁荣发展文化体育事业,让城市内涵更丰厚、更多彩。今年以来,城阳区共接待游客1035万人次,同比增长88%,旅游收入约38亿元,同比增长46%。
城阳区将文化内涵、文化价值融入城市旅游,不断丰富市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一是特色文旅。重点培育“足球”和“音乐节”两大IP,中超海牛主场落户,举办19场比赛,吸引球迷40万人;举办机场音乐节、大蘑菇、岛屿青3场音乐节,吸引乐迷20万人。二是沉浸式文旅。引进国内三大剧场运营商之一的“开心麻花”,每年演出100场,场均上座率94%。方特梦幻王国在青岛游乐园抖音排行榜位列第一,接待游客87万人,开工建设投资20亿元的方特二期,打造全国规模最大、水平最高的熊出没主题乐园。三是山海城文旅。挖掘东部山区自然资源和西部胶州湾滨海资源,山色峪樱桃节、红岛蛤蜊节等10余个潮系列节会全年无休、吸引游客150万人;打造“明月山海间”不夜城,日均客流量3万人次,带动就业1000余人;打造6大商圈、9大消费集聚区,吕家庄夜市6登央视,成为市民打卡地。
在体育便民方面,城阳区新增登山步道、健走步道、笼式球场和健身路径180处,更新健身器材4200件。目前全区有大型体育场馆3处、运动公园45处、健身步道600公里、“三大球”场地991处,街道和社区公共体育设施实现全覆盖,人均场地面积3.92平方米、全国领先,形成“8分钟健身圈”。举办市民运动会、群众登山健身等全民健身活动2600场,经常参加锻炼人口占比61%、远超全国均值。今年10月,作为全国唯一区县,城阳区在全国青少年体育工作会议上做了典型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