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财经日报/首页新闻记者 辛小丽
昨日,青岛市政府办公厅、市政府新闻办联合召开“感受身边变化 共享城市美好”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胶州市专场。记者从会上获悉,胶州市今年前三季度,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222.4亿元,增长7.2%,快于全国、优于全省、好于青岛,连续7次夺得青岛“真抓实干、勇当排头”红旗。成绩的背后离不开胶州全体市民的共同努力,发展成果更需百万市民共建共享。胶州将80%以上的财政支出投向民生领域,持续答好有温度、有质感、有品味的民生答卷,让群众实实在在感受到身边变化、共享城市美好。截至目前,今年确定的10件、39项政府实事中,17项已提前完成年度计划任务。
住有宜居 持续改善城市面貌
城市建设是一座城市文明程度最直观的体现,也是群众可观可感的民生关切。今年以来,胶州市深入开展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设行动,188个项目开工建设,完成投资312亿元,占年度计划的124%,城乡“面子”更靓、民生“里子”更实。
坚持品质化更新。高标准改造“比华丽”等103个老旧小区,统筹解决外墙破损、配套缺失、电梯加装等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市南小区作为全省5个小区之一入选全国“完整社区”建设试点,全国“智慧社区及综合服务管理应用培训班”在胶州市举行。建成开放22公里城市绿道和11处口袋公园,市民“推窗见绿、出门入园”的愿景逐步实现。城区8处公共停车场建成使用,57处停车资源联网共享,停车难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坚持一体化建设。高标准完善全域路网,上合大道新建段、航空大道建成通车,中北通道、融合大道、地铁8号线支线等重点交通工程加快推进,全省首条胶轮虚拟轨道中运量线路“上合之光”顺利开跑。新改建、大中修道路48条,新开通、优化公交线路27条,改造提升772处新式公交站亭,获评“四好农村路”省级示范县荣誉称号,“内联外畅”的城乡路网加速构建。
坚持系统化治理。城区雨污分流改造一期全面完成,488个村庄完成污水治理,胶西、张应两座污水处理厂建成运行,循环经济产业园年底即将建成启用,荣获全省2023年第一季度卫生城镇复审现场评估第1名。创新“大物管”模式,全面推行“一把扫帚扫到底”,接管145个老旧小区、57条背街小巷,相关经验做法被住建部通报推广。
学有优教 扎实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教育的发展,牵动着千家万户的心,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胶州市始终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位置,创新教育理念、加大教育投入、提升教育质效,全力推动基础教育均衡普惠高质量发展。
科学布局校园建设,实施基础教育优质资源倍增三年行动,3年投入58.5亿元推进37个校园项目建设,今年交付启用少海试验学校等17个项目,新增学位14370个,有效应对了新生入学高峰。
坚持学前教育、义务教育并举,优质园率达81.8%,普惠率稳固在94.8%以上,顺利通过全国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县省级调研评估检查。义务教育成立20个教育集团,实现100%集团化办学,近千名学生在国家、省、市级层面夺得奖项和荣誉。
每年投入近1亿元,高标准实施农村中小学营养午餐、标准校车、课后校内托管服务,切实解决广大市民子女入学的后顾之忧。坚持以美育人、以美化人,投入1000余万元开展“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举办儿童剧、音乐会等140余场,惠及全市中小学生12万余名。
病有良医 强化优质医疗资源供给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老百姓不但想看得上病、看得好病,更希望不得病、少得病,看病更舒心、服务更体贴,这对卫健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今年以来,胶州市持续补齐医疗卫生工作短板,卫生资源总量和人民群众主要健康指标均处于全省领先水平。
在医疗体制改革上,创新“1+3+18”的紧密型县域医共体“总医院”管理模式,从源头上实现“六统一”管理,作为青岛唯一区市获得全省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真抓实干成效明显督查奖励。
在设施建设上,实施优质医疗卫生资源倍增三年行动计划,有序推进9个医疗卫生项目建设,妇幼保健院及5个卫生院项目全部完成主体结构封顶,中医医院新院区启用运营。
在服务质效上,打造“全市一家医院”服务场景,预约就诊时间精准度缩短至20分钟,在青岛率先完成全区域分级转诊系统对接工作。构建“三高一慢”医防融合服务体系,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升级到2.0版本,覆盖率达100%,东方·胶州医院神经外科获评“中国县域强科”。
弱有众扶 织密民生保障网络
围绕困难群体享有更有尊严的生活,着力构建多层次帮扶体系,切实兜稳群众的幸福底线。
社会保障有力度。强化养老服务设施供给,建成村(社区)养老服务站141处,超额完成62处,打造示范性失智老人日间照护中心,智慧养老入选国家试点。创新“党组织领办养老食堂”,运营养老助餐机构147家,签约助餐老年人1.6万人。建成市级婴幼儿养育照护指导中心,千人托位数提升至3.4个。全市实现医保参保88.4万人,发放失业保险金6.4万余人次、8700万余元。
社会救助有温度。扎实推进低保工作提质扩面,摸排困难群体7000余人,新增低保对象500余人。完善分层分类城乡统筹的社会救助体系,加强社会救助“一门受理、协同办理”,救助困难群众38.05万人次,发放救助资金1.6亿元。通过“周行一善”活动等渠道,发放慈善救助资金1700多万元。
公共服务有深度。持续优化“山东省就业环境友好型城市”建设,提供就业岗位3.5万余个。率先打造“就享家”品牌,创新搭建零工社区平台,系统解决“马路零工市场”问题,打造全省首个零工社区,实现农民工就业2.1万余人。启用“胶安薪”欠薪线索反映平台,群体性劳动争议案件下降40%,切实维护了劳动者的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