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券商行业整体呈现强监管态势,中国证监会、各地证监局以及上交所、深交所累计对86家券商下发共计295张罚单或监管警示。具体来看,中信证券、麦高证券等机构领罚数量居前。处罚内容方面,券商在投行、研报、基金销售业务上屡踩红线,相关罚单及监管警示接踵而至。在业内人士看来,2023年罚单密度整体上超过以往,显示出证券行业监管正在朝着严格化、精细化的程度发展。整体来看,券商在多业务展业中仍需把合规放在首要位置,这样才能真正起到“看门人”的作用。
中信证券被点名最多
伴随2023年收尾,券商年度受罚情况也得以总结。记者梳理发现,2023年,中国证监会、各地证监局以及上交所、深交所累计对86家券商下发共计295张罚单或监管警示。
截至2023年12月末,“一哥”中信证券及其旗下营业部以14张罚单或监管警示成为2023年被点名最多的券商。具体来看,中信证券在投行业务、网络安全、财务顾问等业务上均存在违规问题。
同期,麦高证券因涉及债券交易业务重大风险等多项违规,在2023年初连收辽宁证监局10张罚单,仅次于中信证券排名第二。另外,中信建投证券2023年也被点名达10次。
含上述3家机构在内,方正证券、光大证券、国融证券等6家机构被点名超过8次(含),此外,还有民生证券、国泰君安证券、安信证券、财通证券、西南证券、华宝证券共6家券商被点名5—7次,违规事项包含合规风控问题、经纪业务违规及公司个人违规等。
投行、研报、基金销售问题突出
细分罚单缘由来看,投行业务违规成为众多券商领罚的主要原因。2023年共有72张罚单直指券商投行业务,其中,华宝证券因未按照规范性文件、交易所自律规则及自律要求开展资产证券化业务等问题领5张罚单,被上海证监局责令限期改正并暂停债券承销及资产证券化业务一年。
华泰联合证券、中德证券相关罚单也均有4张。同期,还有券商被限制相关业务活动,4月13日,国都证券因公司治理及投行业务存在问题被北京证监局点名,北京证监局对公司采取责令改正并限制业务活动的行政监管措施,要求其建立有效内控机制,切实提升投资银行业务质量。
此外,研报违规也成为2023年罚单“重灾区”,被监管重点规范。2023年,券商研究业务罚单总计52张,其中,浙商证券罚单最多,达4张。国泰君安证券、国融证券、太平洋证券、国盛证券、中天证券也均因研报违规问题连收3张罚单。
值得一提的是,就在券商因2023年三季度“股票+混合公募基金”保有规模占比跃升而备受关注时,券商基金销售业务违规的相关罚单也未停歇。2023年,共有20张罚单直指基金销售业务,无证上岗、违规销售成为主要问题。
“整体来看,券商在多业务展业中需要把合规放在首要地位,需提升合规风控管理理念,这样才能真正起到‘看门人’的作用。”产业经济资深研究人士王剑辉坦言。
据《北京商报》 刘宇阳 郝彦/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