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7版:红礁石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时间装满了记忆

◎ 曹祥萍

我从幼师毕业后,做了十一年的幼儿教师。1998年春,调到一家纺织公司工作,当时我参加的一个舞蹈节目在市局的比赛中获奖。在青岛电视台录播的时候,正巧汪洋老师和她的文工团员也在录制节目,汪老师录制的节目是两首小合唱,手风琴伴奏是王剑鸣,她是我女儿所在幼儿园的园长,因为这个缘故,使我认识了汪洋老师。

2000年我从公司离职,开办了图文打印店,就在汪洋老师家附近。恰巧央视给汪老师录制专题片《汪洋中的一艘船——两岸书》,汪老师时常会来我店里复印资料。

后来,我知道了金又新和汪洋老师两岸飞鸿的爱情故事及他们自发举办的家庭文化沙龙。汪老师讲,在1994年11月,几位学友在她家听老师讲《历代文学作品选》,金老师灵光一闪,说这里可以称作“沙龙”,即后来的又新文化沙龙。于是,从那个周末的晚上开始,这场“文化沙龙”正式拉开了序幕。1997年,金老师与世长辞,但沙龙并未中断,汪老师独自承接了这一重任,并以此缅怀和纪念金老师。

每次沙龙,汪老师家会聚集20多位热爱文学的学友,客厅、沙发、餐桌、书房甚至卧室里的床边也会坐满人。屋里最显眼的是墙上的挂历,上面标注着沙龙活动日期,一月两次活动……这也是我的温馨记忆。

沙龙开办距今,汪老师已先后邀请近200位嘉宾来讲座。讲座内容从伤痕文学、反思文学,当代文学、保守主义文学,到社会热点和焦点问题,囊括了文史哲、美学、法律、心理学等,让大家受益匪浅。

汪老师每年还会定期举办“迎新年文艺表演”“诗词朗诵会”等活动。她还积极倡导户外健身运动,而且与年轻人一道登山,乐观的处事心态,让我们由衷地佩服。

汪老师独居已十几年,陪伴她已成为我生活的一部分。汪老师每周有两至三天找我聊天,有时下午2点到晚上6点,她怕打扰我工作,经常说小曹你忙你的,不忙时我们再聊……

时间总是会装满珍贵的记忆,岁月也会凝聚那永恒的友谊。汪老师已90多岁了,或许历经了近30年的这场文化沙龙就快要谢幕了。回想过往,沙龙是我与汪老师师生情谊的金色纽带,与沙龙一起成长,是我生命中一段美好的回忆,让我的人生中拥有了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感谢您,汪老师,您对我来说不仅是一位导师,更是一位知己,是您的热情和才华激发了我对文化艺术的热爱。我会继续汲取知识的力量,用心去感受和传递生活的美好。

版权所有(c)青岛出版集团 COPYRIGHTS @2010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鲁ICP备10001583-1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