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财经日报/首页新闻讯 近日,吉利未来出行星座第二轨卫星,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以一箭11星方式成功发射,所有卫星状态正常,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吉利未来出行星座,是吉利控股旗下时空道宇建设的全球首个商用通信导航遥感一体星座,前序第一个轨道面顺利完成卫星量产、轨道面级部署、星座级测控、应用测试等一系列工作。此次第二个轨道面11星成功发射,标志着吉利未来出行星座完成星座第二个轨道面组网部署。
为推动卫星通信技术的高速发展,2020年4月20日,国家发改委将卫星互联网首次列入“新基建”,大通信的“星时代”序幕开启。
根据MarketsandMarkets预测,2023年全球卫星互联网市场规模达40亿美元,到2028年有望突破171亿美元,5年复合增速达33.7%。
吉利未来出行星座完成星座第二个轨道面组网部署,进一步促进了极氪对未来智慧出行的布局,将为用户提供瞬时厘米级定位服务,匹配上SEA浩瀚架构,极氪将构建无限互动延展的未来出行服务体系。此外,极氪还将打造出全域覆盖的“未来出行”生态,结合汽车、消费电子产品等多维载体,赋能智慧出行、无人系统、智慧城市等领域。
目前,极氪001 FR、极氪007均搭载车载卫星通信技术,其中001 FR更是全球首次量产搭载双向卫星通信技术的车型,配合车载卫星通信天线及软件服务,可以解锁没有网络信号覆盖的出行区域。极氪还通过卫星遥感AI数据服务赋能,未来,以车载大屏为载体,极氪用户可随时在车内查看世界高清卫星街景影像,体验卫星飞行视角,接收实时遥感影像热点推送。
通信技术迎关键突破点
在目前应用的5G与6G之间有一个需要攻克的核心技术——“天地一体”的通信网络。何时将卫星互联网与地面通信网络全方位融合,决定了何时能真正地迈入6G时代。
为推动卫星通信技术的高速发展,2020年4月20日,国家发改委将卫星互联网首次列入“新基建”,大通信的“星时代”序幕开启。
面对全新风口,吉利集团旗下商业航天科技企业时空道宇开始自主研发“吉利未来出行星座”卫星,力求实现厘米级高精度定位,包括自动驾驶导航、宽带上网等服务,通过卫星通信来改变汽车生活。
2022年6月2日,吉利控股集团成功发射了第一批9颗小卫星,均成功进入预定轨道。彼时,吉利表示:卫星项目是吉利“新基建”投入的典型,不仅为吉利自身天地一体化出行生态提供基础设施,还为未来出行、智能制造、无人机运输、城市管理等多领域提供支撑,构建科技生态链优势。
去年10月,吉利控股旗下极氪品牌的极氪001 FR就已实现首次将卫星通信量产上车。据悉,借助预装的车载卫星通信终端——吉时寻,再配合车载卫星通信天线及软件服务,该车型实现双向卫星消息和双向卫星通话,率先成为全球最快量产卫星通信乘用车。
航天产业和汽车产业的大规模融合,将带来商业应用场景的深远变革。在吉利方面看来,吉利控股集团旗下的时空道宇布局商业航天全产业链,打造低轨卫星星座,能够赋能吉利控股旗下汽车品牌实现电动化、智能化转型。到2025年,吉利将完成72颗低轨卫星的组网,从而为吉利汽车实现全球无盲区的定位能力。
卫星通信领域政策不断推出
早在吉利之前,特斯拉CEO马斯克也在布局航天领域。2015年1月,身为SpaceX创始人的马斯克提出“星链”计划,目标是建立覆盖全球的卫星互联网星座,预计需要10年时间完成全部部署。
据SpaceX方面介绍,2023年,SpaceX成功完成了96次发射任务,将12名宇航员安全送入轨道,启动了两次Starship飞行测试,并通过星链将全球互联人数增加了1倍多。马斯克透露称,SpaceX计划在2024年进行144次发射,保持其每年50%的增速。
去年9月,长安汽车展示了全新E0系列首款产品CD701原型车。该车型基于全新发布的SDA智能电动超级数字化平台打造,搭载“车载卫星通讯”技术,通过低轨卫星,可实现全球覆盖、随时联网,最快明年在重庆渝北的长安新工厂投产。
电科芯片去年12月11日在互动平台表示,公司卫星导航芯片产品已在长安汽车部分车型上搭载并实现量产。
业内人士表示,目前,无论是手机还是汽车,直连卫星并不难,难的是能不能实现商业化,是不是能保证信号的稳定性,成本和便捷性消费者是否能接受,这些都需要一整套的解决方案。汽车产品的发展和用户使用场景的多元化,使汽车不再仅仅是交通工具,而是一种多元化生活和智能服务的载体。
卫星通信领域相关政策不断推出。去年10月7日,工信部公开征求对《关于创新信息通信行业管理 优化营商环境的意见(征求意见稿)》的意见。其中,包括要扩大电信业务开放,加大对民营企业参与移动通信转售等业务和服务创新的支持力度,分步骤、分阶段推进卫星互联网业务准入制度改革,不断拓宽民营企业参与电信业务经营的渠道和范围。
去年10月19日,上海市印发的《上海市进一步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行动方案(2023—2026年)》提到,布局“天地一体”的卫星互联网。稳步推动实施商业星座组网,加快落实频轨资源授权。
长期来看,根据MarketsandMarkets预测,2023年全球卫星互联网市场规模达40亿美元,到2028年有望突破171亿美元,5年复合增速达33.7%。
泰伯智库预测,2023—2028年,商业航天产业将进入发展黄金期,2025年仅中国市场规模就将达2.8万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