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到障碍时会自己想办法,和他人同处一室时会察言观色,能说服小伙伴与自己一起玩耍,不仅“眼里有活”还会自主学习……日前,由北京通用人工智能研究院(以下简称“通研院”)研发的全球首个通用智能人雏形“通通”在中关村展示中心“迈向通用人工智能前沿科技成果展”亮相,标志着我国在通用人工智能“无人区”迈出了关键性一步。
展览现场,出现在记者面前的“通通”是一个三四岁的小女孩形象。与电影《流浪地球2》中图恒宇女儿的数字生命“丫丫”类似,“通通”生活在高度仿真的数字世界中。当一个人待着无聊时,她会因好奇心而走进一个个房间看有什么新鲜事物。当她发现玩具被丢在地上时,会主动将它们放回玩具箱里。
通研院技术人员介绍,“通通”的行为都是来自基于自身价值观和因果关系判断的自主决策,而不是提前设定好的程式化任务。比如,当人们戴上VR互动设备,进入“通通”所在房间并把墙上的相框移位,爱整齐的“通通”就会主动上前摆正相框位置,甚至对于摆在高处、难以直接触达的相框,不需人类提示,她就会自行在房间内找到凳子,踩在凳子上完成相框的摆放。
而当进入房间的互动者将牛奶洒在桌上,“通通”会主动识别互动者意图,主动寻找毛巾擦拭桌子。人们通过系统设定好奇、整齐、干净等价值倾向后,就能激发“通通”自主完成对环境的探索、收拾房间、擦拭污渍等任务。
北京通用人工智能研究院院长朱松纯说,在自研国产学习和推理框架的支持下,“通通”拥有相当于3至4岁儿童的智力水平,以及与人类相似的价值观。在没有被指派具体任务时,她还能自发在虚拟房间中探索、学习。
据《北京日报》 孙奇茹 刘苏雅/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