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财经日报/首页新闻讯 春节档假期结束,“开工大吉”中也多了一批穿着新中式上班的“显眼包”。
尽管年味在逐渐淡去,但春晚带红的“开春第一战服”却一直火到了开工。马面裙等新中式服装不仅将节日的仪式感拉满,更带动了一轮传统文化消费热潮。
“把‘新中式’穿在身上真的太美了”“每一件新中式服装都让我感到惊艳!”在社交媒体上,不少网友纷纷晒出自己的“新中式”穿搭,其穿搭场景也逐步从人文走向生活。
销售额超3亿元春晚带火“新春战袍”
看春晚淘同款,是年轻人过年的一大乐趣,而契合春节氛围感的“新中式”无疑是今年春晚穿搭的顶流。
早在春晚彩排期间,杨幂就带火了一波新中式棉服。春晚登台的中国传统纹样创演秀《年锦》,让“刘诗诗簪花仕女”“李沁春晚宋韵古装大片”“关晓彤明制汉服”等话题登上微博热搜的同时,也使宋制汉服、明制汉服等传统汉服赚足了大众眼球。
台上汉服刷屏,台下新中式服饰也同样走俏。
记者注意到,杨幂同款手工流苏盘扣大衣如今不仅月销数量上千,甚至在每人限购2件的情况下发货排到了2月29日;亮相春晚的部分原创设计款汉服也在电商平台售罄。
京东数据显示,春晚直播开始,新中式服饰成交额同比增长215%,汉服品类成交额同比增长325%,其中儿童汉服成交额同比增长超400%,潮牌服装品类成交额同比增长160%。
其中,从一线城市流行到小县城的马面裙,成为了当之无愧地“出圈”单品。“今年回村过年,很多小孩都穿上了美丽精致的马面裙汉服。”“我所在的县城、乡镇都见到不下二十个女生穿马面裙。”有网友如是表示。
据媒体报道,今年山东曹县以马面裙为主的龙年拜年服装销售额已经超过3亿元。有曹县汉服马面裙商家称,生产供不应求,线下销售额翻了几十倍,线上单个直播账号日均可卖将近20万元。2023年“双11”期间,超10万条马面裙在开卖首小时内售出,马面裙成为这波新中式服装潮流中“最出圈”的单品之一。
谁在穿“新中式”?
从传统形制到囊括了各类改良款式的新中式服饰,汉服正在从曾经的小众爱好,逐步演变为大众出行的日常穿搭。如今线下服装店的门面模特若不套上几件新中式服装,似乎就跟不上穿搭潮流。
热衷穿新中式的究竟是谁?
新中式服饰的火爆不仅是一个商业现象,更是一次传统文化的华丽展示,其背后蕴含着深厚的传统文化底蕴和与时俱进的审美创新。此外,近年来汉服的热度持续高涨,不只是在春节前后,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关注并积极将其融入日常生活。他们穿着汉服、听着古风音乐、玩着国潮玩具,用自己的方式向传统文化致敬,彰显文化自信。
“入坑”汉服圈已有6年的沫沫(化名)向记者表示,整体上看,现在新中式服饰的普及度在年龄和性别方面都扩展了很多。
“现下,有很多中学生已经开始入手汉服了,我以前所在的中学现在还有了汉服社。如今,不知道是因为最初开始喜欢汉服的小姐妹们步入了带娃的年龄,还是说汉服接受度变广了,但近些年很常见的是,出去玩的一家子会给小朋友穿上汉服,而且很多都不再是汉元素服装,而是真正的汉服。同样,汉服的男性受众也变多了。”她说。
“十年前穿中式衣服的时候周围还没啥人买,有点另类,不过现在很普遍了。”另一名新中式服饰爱好者旦旦(化名)向记者表示,自己大学时就很喜欢旗袍。“工作以后陆续买过几件旗袍,也找人定做过,不过感觉传统旗袍日常能穿的场合比较少,行动不如休闲的衣服便捷,后来就开始买改良款旗袍,以及上装裤子分开的中式改良。”
“喜欢中式衣服原因有几点:一是中式衣服裁剪更适合亚洲人气质,并且舒适度高;二是好的中式衣服布料一般都是天然材质,比如亚麻、棉、真丝,更亲肤,一开始买中式夏装就是因为凉快,后来开始研究中式衣服的布料,比如香云纱、宋锦这些,不同材质适合做的衣服是不一样的;三是中式衣服老少皆宜,一件衣服适合的年龄跨度很大,任何年龄段穿都不会觉得奇怪,比如我五十岁以后还可以穿现在买的这些衣服,但是再穿紧身牛仔和超短裙就非常奇怪。”她说。
传统产业迈向新赛道
以传统文化为基础,新中式服饰与更多传统产业广泛且深度融合,这将推动传统产业不断迈向新赛道,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同于严格讲究形制的汉服,新中式服装在整体设计上更创新大胆,这也顺应了时尚圈那句话——“万物皆可新中式”。
新中式服饰的兴起,也带动着汉服企业遍地开花。企查查数据显示,我国现存汉服相关企业5853家。近十年,我国汉服相关企业注册量呈整体增长态势。截至2023年,我国汉服相关企业新增2686家,同比增长355.25%,达近十年增速峰值。此外,《2024年唯品会服饰行业春夏趋势白皮书》显示,新中式服饰穿搭将成为今年春夏最重要的趋势之一,传统中式元素如刺绣、盘扣、水墨晕染与现代时尚设计相结合,对拥有独特国潮审美的年轻一代将形成强大的吸引力。盘扣外套、马面裙、刺绣衬衫、国风套装等预计将在今年春夏迎来销量爆发。
从产业发展角度来看,新中式服饰“火出圈”,也为传统纺织行业注入了新活力。在从面料到成衣的产业链各个环节,为了满足持续增长的订单需求,扩大产能成为了相关企业的当务之急。而在需求的推动下,还有一些企业积极“布局”。比如,原本生产窗帘布的提花机开始转产马面裙订单,这一转变不仅拓宽了企业的业务范围,也为传统家纺面料行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抓住机遇,就要顺势而为。一方面,对于企业来说,不妨继续加大在新中式服饰领域的研发投入,不断创新设计,提升产品质量和附加值。要通过引入新材料、新工艺和新技术,提高产品的时尚度和实用性,满足年轻人不断变化的需求。另一方面,相关部门也可加大对纺织行业的支持力度,通过政策引导、资金扶持等方式,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此外,我们还应当加强与国际时尚界的交流合作,以提升新中式服饰在国际市场上的影响力和竞争力。
当然,“新中式”也可以赋能其他行业,实现融合发展。近年来,不只是服装行业,在家居装潢、奶茶餐饮、美妆时尚等多个领域,也都能看到“新中式”赋能传统产业的例子。值得注意的是,对于一些企业来说,如果只是将“国风”和“情怀”当作营销噱头,却导致产品同质化或产品质量与消费者预期不符,最终也会影响企业乃至行业健康发展。
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与现代生活融合的过程中获得持续生命力,“新中式”是一种不错的发展方向。我们期待,以传统文化为基础,“新中式”与更多传统产业广泛且深度融合,这将推动传统产业不断迈向新赛道,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