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财经日报/首页新闻讯 昨日,国家统计局发布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全景呈现2023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成绩。初步核算,全年国内生产总值(GDP)1260582亿元,比上年增长5.2%。全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89358元,比上年增长5.4%。国民总收入1251297亿元,比上年增长5.6%。
国家统计局副局长盛来运表示,2023年,中国经济顶住多重压力实现量的合理增长,与此同时,在爬坡过坎中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社会民生事业取得新进步。
去年中国经济增速明显快于美国
2023年,中国经济总量稳步攀升,GDP超过126万亿元,比上年增长5.2%,实现了5%左右的预期目标。盛来运表示,纵向比较,5.2%的经济增速比上年加快2.2个百分点,也快于疫情三年4.5%的平均增速。横向比较,中国经济增速明显快于美国2.5%、欧元区0.5%、日本1.9%的经济增速,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有望超过30%,仍是全球经济增长重要引擎。
2023年我国居民消费价格(CPI)比上年上涨0.2%,保持了温和上涨态势,低于美国4.1%、欧元区5.4%的涨幅,与主要发达经济体饱受高通胀困扰形成鲜明对比。盛来运表示,近几个月,CPI同比有所下降,主要是由于2022年俄乌冲突等一些非经济、非常规因素导致食品和能源价格大幅上涨,2023年转为下降,对整体CPI影响较大。而扣除食品和能源的核心CPI保持总体稳定,比上年上涨0.7%,其中服务价格上涨1.0%。
国际收支方面,我国经济回升向好为外汇储备规模保持稳定提供了支撑,2023年年末外汇储备余额32380亿美元,稳定在3.1万亿美元以上。盛来运表示,2023年,我国加力巩固外贸外资基本盘,培育外贸新增长点,外贸顶住压力、促稳提质,展现了较强的韧性和国际竞争力。全年货物进出口总额41.8万亿元,在高基数基础上实现了正增长,其中出口增长0.6%,横向比较好于主要外向型经济体,国际市场份额保持稳定。贸易结构继续优化,产业链更长、附加值较高的一般贸易进出口额占进出口总额比重提升至64.8%。
基础研究经费支出增长9.3%
“观察向高质量发展迈进的中国经济,既要看‘体量’,更要看‘体质’。”盛来运表示,当前我国经济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过去一年,全国上下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锚定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不动摇,在转方式、调结构、提质量、增动能上下更大功夫,不仅守住了宏观经济“稳”的基本盘,更在坚定推动高质量发展中拓展了“进”的新空间。
在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方面,2023年,制造业技术改造投资比上年增长3.8%,高技术制造业、装备制造业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分别升至15.7%、33.6%。数字技术和实体经济融合发展扎实推进,电子商务交易额比上年增长9.4%,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增加值增长11.9%。
在科技创新方面,2023年,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支出3.3万亿元,与国内生产总值之比达2.64%,其中基础研究经费支出增长9.3%。国产大飞机、国产大型邮轮、奋斗者号载人潜水器等“大国重器”亮点纷呈,彰显中国创造硬核实力。发明专利平稳增长,我国成为世界上首个国内有效发明专利数量突破400万件的国家,高价值发明专利占比超过四成。
在绿色低碳转型方面,2023年,清洁能源消费量占能源消费总量比重达26.4%,比上年上升0.4个百分点。绿色低碳新增长点不断涌现,规模以上工业新能源汽车、风力发电机组、充电桩产量分别比上年增长30.3%、28.7%、36.9%,“新三样”产品出口突破万亿元大关。
人才资源总量居全球首位
2023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上年实际增长6.1%,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值缩小至2.39。“国货潮品”“冰雪文旅”等商品和服务受到广大群众热捧,较好满足了居民高品质消费需求。2023年,居民人均服务性消费支出名义增长14.4%,其中教育文化娱乐支出增长17.6%;居民恩格尔系数为29.8%,比上年下降0.7个百分点。社会保险覆盖面稳步扩大,民生兜底保障加强,年末全国基本养老、失业、工伤保险参保人数分别比上年末增加1336万人、566万人、1054万人。
盛来运表示,要坚定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信心和决心。从供给能力看,我国工业门类齐全,产业配套能力和集成优势突出,制造业增加值占全球比重约30%,形成了200多个成熟的产业集群,为快速适应社会生产力发展变化提供了先决条件。
从需求潜力看,我国是全球第二大商品消费市场、第一大网络零售市场,不仅消费规模庞大,消费结构也在迭代升级,旅游、教育、医疗、养老等领域高品质消费需求仍在加快释放。
从要素禀赋看,我国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提升至11.05年,人才资源总量、科技人力资源、研发人员总量均居全球首位,“人口红利”正在加快向“人才红利”转化。我国还是世界第二大“数据富矿”,应用场景丰富,海量的数据资源为数字经济快速发展提供了坚实基础。
从创新能力看,我国前沿科技领域厚积薄发,培育高新技术企业数量约40万家,拥有的全球百强科技创新集群数量已跃居世界第一,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兴技术正在加快转化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