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财经日报/首页新闻讯 近日发布的《中国移动经济2024》报告指出,到2024年底,中国一半以上移动连接将使用5G,5G连接数将达到10亿以上。到2030年底,中国移动行业每年对整体经济的贡献将超过1万亿美元。
全球移动通信系统协会(GSMA)会长葛瑞德表示:“中国是全球最大的5G市场。随着中国5G连接数今年突破10亿大关,我们预计5G-A、5G新通话以及5G轻量化(RedCap)等领域将进一步释放潜力并获得更多投资,从而持续改善用户体验,为运营商解锁新的收入来源。”
中国5G市场日益成熟,带来了更广泛的连接和更巨大的经济价值。得益于飞速的网络部署和成熟的终端生态,5G普及率的增速快于预期。目前中国5G移动连接数已超8亿。到2024年底,中国5G连接的比例将从45%上升至50%以上,5G总连接数将攀升至10亿以上。
报告显示,中国目前有12.8亿独立移动用户,普及率达88%。2023年,移动行业对中国经济的总体贡献达到9700亿美元,占GDP的5.5%。预计到2030年,中国5G连接数将达16亿,占全球总数的三分之一,届时对中国GDP的贡献将达到2600亿美元;与2015年相比,中国移动互联网用户新增2.9亿人,用户使用鸿沟从43%缩小到16%。中国移动数据流量到2030年将增加四倍。
据介绍,整个移动生态目前为中国提供了近800万个工作岗位,每年税收贡献达1100亿美元,其中运营商收入于2023年达到2250亿美元。到2030年底,中国移动行业每年对整体经济的贡献将超过1万亿美元。
中国5G增长的另一个核心驱动因素是6GHz频段的推广。2023年6月,中国将6GHz频段划分用于IMT,成为全球首个通过国家立法确定相关条例的国家。6GHz频段是中频段仅有的大带宽优质资源,对于5G的未来发展至关重要。
据悉,2024年上海世界移动通信大会将于6月26日至28日在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举行。大会以“未来先行”为主题,聚焦“5G变革”“AI未来”“数智制造”等三大子主题,将全球产业、技术和社区齐聚一堂,共拓未来潜力,走在变革前沿。
GSMA大中华区总裁斯寒表示,上海世界移动通信大会已成为中国科技和电信领域最负盛名的活动之一。人工智能、算力和5G增强日益成为新的增长引擎,5G在中国的迅猛发展将为未来增长进一步注入新动能。未来几年,中国及亚洲其他市场的繁荣生态将在全球推动更多跨行业创新不断涌现。
网络应用不断丰富
工业和信息化部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底,我国5G基站总数达337.7万个,网络底座进一步夯实,网络应用不断丰富。
在创新方面,5G技术产业在技术标准、网络设备、终端设备等方面创新能力不断增强。轻量化5G核心网、定制化基站等实现商用部署。5G工业网关、巡检机器人等一批新型终端成功研发。5G标准必要专利声明量全球占比超42%,持续保持全球领先。
在融合方面,融合应用广度和深度不断拓展,5G行业应用已融入71个国民经济大类,应用案例数超9.4万个,5G行业虚拟专网超2.9万个。5G应用在工业、矿业、电力、港口、医疗等行业深入推广。例如,在医疗行业,5G应用已从远程诊断向远程精准治疗延伸;电力领域的5G应用从“输送”环节的无人巡检覆盖到“发、输、变、配、用”环节。
在绿色方面,5G网络加快向集约高效、绿色低碳发展。充分利用存量站址资源、公共资源和社会杆塔资源等建设5G基站,积极推动通信杆塔资源与社会杆塔资源双向共享,目前90%以上的基站实现共建共享。5G基站能耗持续下降,5G基站单站址能耗相较于商用初期降低超20%。
首个全频段5G轻量化商用验证完成
近日,中国电信联合中国联通在浙江、贵州、广东、河南、上海成功完成了全球首个全频段、全制式、全场景5G轻量化商用验证,并正式启动百城规模商用进程。
5G轻量化技术是5G网络发展的重要方向,通过减小5G设备的体积、重量和功耗,提高设备的便携性和灵活性,为用户提供更快速、可靠的网络连接。轻量化的5G网络还可以降低网络建设和运维成本,提高网络的效率和可持续性。5G轻量化在物联网领域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为智慧城市、工业互联网、智能交通等领域的创新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网络支撑。
这次商用验证覆盖了3.5GHz、2.1GHz、900MHz、800MHz等高中低多个频段,在视联网应用上能支持20路以上的高清视频并发需求;同时在4G和5G网络间无缝切换成功率达到100%,为车联网等高移动性应用需求提供了高可靠的连接服务保障。此次商用验证场景涵盖了城区、乡镇、农村、山区等室内外全部物联网商用场景,实现了各种复杂场景下的网络完善覆盖。
这次商用验证的成功证明了目前网络环境已经具备5G轻量化全面商用能力,可以广泛应用于工业、能源、物流、智慧城市、车联网和可穿戴等领域。目前,深圳、西安等地已率先开通5G轻量化服务。
我国将开展6G核心标准研究
青岛财经日报/首页新闻讯 市场监管总局会同中央网信办、国家发展改革委等18部门近日联合印发《贯彻实施〈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行动计划(2024—2025年)》(以下简称《行动计划》),就2024年至2025年贯彻实施《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提出具体任务。
《行动计划》采用重点任务逐一列条的方式,分为三个板块。
第一板块围绕标准化服务发展,从加强标准化与科技创新互动、提升现代化产业标准化水平、完善绿色发展标准化保障、推进城乡建设和社会建设标准化发展、实施标准国际化跃升工程等方面提出了强化关键技术领域标准攻关、在集成电路、半导体材料以及人工智能、智能网联汽车、北斗规模应用等关键领域集中攻关,加快研制一批重要技术标准。瞄准下一代互联网技术演进路线等新场景升级,强化区块链和分布式记账技术标准体系建设,开展6G、区块链、分布式数字身份分发等核心标准研究。推动产品和服务消费标准升级,重点完善“适老宜小”产品安全和质量标准,加大智能产品、功能性产品等新兴消费品标准供给。
第二板块围绕标准化自身发展,从深化标准化改革创新、夯实标准化发展基础两方面,提出了提升标准供给质量、加强标准试验验证、强化标准化技术机构支撑、加强多层次标准化人才队伍建设等任务要求。
第三板块是组织实施,从加强组织领导、加强政策支持等方面提出具体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