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8版:科创 上一版   
下一篇

AI大模型加速普及渗透至中低端手机

AI大模型正通过平价手机走向大众。

近期包括红米、中兴、真我等多家厂商发布了新品,这些产品定位都在中低端,起售价不超过2000元档位,其中中兴努比亚小牛的定价仅为800元,AI大模型开始在入门级价格段普及。

记者走访线下门店后发现,消费者更注重手机的基础性能,反而对于品牌宣传AI功能感知不强。

有研究报告指出,消费者对于AI功能付费意愿并不弱,但付费的价格多数在千元左右,企业付费意愿稍高,但预算也控制在万元以内。

在智能手机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当下,AI技术的应用成为了各大厂商寻求差异化的关键点。

自2023年下半年起,华为、荣耀、小米、vivo和OPPO等头部手机厂商纷纷在自家的旗舰产品中搭载了AI大模型,试图通过这一技术革新吸引消费者,提升用户体验。

中国信通院的数据显示,2024年1月至2月,国内市场手机出货量4603.5万部,同比增长14.6%。

近日,红米Redmi Turbo 3、真我GT6 Neo SE的发布,将AI大模型功能已经渗透到了中低端手机市场,而中兴的努比亚小牛更是在百元级5G手机上搭载了AI大模型。

不过,记者也注意到,目前AI手机主要集中在AIGC画面消除、AI通话录音和摘要等功能,各家厂商在AI手机的功能配置上尚未有太多的差异。

走访时不少线下消费者告诉记者,对于终端设备中搭载的生成式AI功能感知并不明显。小米集团总裁卢伟冰就曾发文称,AI是未来,是无所不在的能力,但AI手机是噱头。

OPPO线下门店店员告诉记者:“我们会向消费者介绍AI相关的功能,比如说AI消除照片中多余的部分,通话录音一键生成摘要等,但是总体而言,用户更为关心的还是拍照、续航和机器的整体性能。”

一位对于智能手机了解较多的消费者表示:“其实手机录音转文字,很多手机几年前就有了。至于生成摘要和生成文本的功能,很多网站都能提供这样的服务。”

对此,真我中国区总裁徐起表达了自己的观点。他表示,AIGC的消除虽然只是AI影像中尝试的一小部分,但未来AI的可能性是无限的,包括镜头模拟、极端环境视频创作等,“这部分有非常大的想象力空间。”

谁愿意为“AI+消费电子”买单

一般来说,普通消费者对于距离自身最近的AI终端了解程度和为之付费的意愿并不高。

见识科技发布的《AI应用需求与付费意愿调研报告》显示,相关数据显示个人用户对AI应用的付费意愿处在增长中。其中个人有意愿付费的比例占调研人数中的30.5%,企业对于AI服务付费意愿的比例稍高,占调研对象中的32.6%。

从实际应用中来看,付费意愿较强的领域基本集中在文案创作、写作等与内容制作和传播相关的办公领域,其中46%的个人用户仅愿意支付1000元左右的费用。

记者了解到,现阶段AI在办公场景中应用最广的还是“会议记录”和“通话录音整理”,有些企业甚至批量采购了支持语音转文字的录音笔。

以未来智能推出的“AI+耳机”相关产品为例,在提供一般TWS耳机降噪功能之外,搭载了讯飞星火大模型打造的VIAIM AI可以针对通话录音进行“待办事项提取”“摘要总结提取”等功能,iFLYBUDS Nano+近期还支持了同传听译功能。

未来智能CEO马啸表示,2023年AI技术的进步速度非常快,特别是在内容生成和文字生成领域,原本需要大量资源和时间的工作,现在可以迅速完成。

IDC预测,2024年全球新一代AI手机的出货量将达到1.7亿部,占智能手机市场总量的近15%,相比2023年的5100万台设备出货量,这已经实现了重大飞跃。中国AI手机的市场份额将在2024年后迅速攀升,2027年达到1.5亿台。

来源:财联社 唐植潇/文

版权所有(c)青岛出版集团 COPYRIGHTS @2010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鲁ICP备10001583-1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