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美元指数上涨,美债收益率反弹的打压,国际金价连跌三日。
截至当地时间24日收盘,纽约商品交易所6月黄金期价收于每盎司2338.4美元,跌幅为0.16%。
此前,国际黄金连涨五周,随后出现回调。4月22日国际金价重挫近3%,失守2350美元关口,创下去年2月以来最大单日跌幅。
受金价回调影响,各大黄金珠宝品牌在“五一”假期传统销售旺季纷纷推出优惠活动,整体力度较大。
某珠宝品牌销售人员透露,目前正值“五一”优惠活动周期,多个品牌皆推出每克优惠100元左右的活动。“五一”假期是重要的销售节点,特别是婚庆用金需求达到小高峰。
金店抢抓“五一”周期
据多家珠宝品牌门店介绍,在黄金价格上涨期间,3D硬金产品、钻石、珍珠、玉石等产品价格基本稳定,受到消费者青睐。随着“五一”假期临近,这些产品也陆续推出优惠活动,例如购买称重类黄金饰品可享受钻石产品8折优惠。
记者同时注意到,在小红书上,不少品牌黄金销售人员给出克减100元甚至150元的优惠,工费折扣也低至8折。优惠后,黄金克价达到“5字头”。
近日,记者走访各大金店发现,随着零售金价不断创下新高,消费者的观望情绪变浓。对此,各大珠宝饰品品牌纷纷加大对金饰品“以旧换新”的优惠力度。
“白银会员新金增重大于等于50%的,黄金及铂金会员新金增重大于等于40%的,钻石会员新金增重大于等于30%的,免折旧费。”一家周大福专柜销售人员表示。“本品牌的首饰,可以按照当天的卖价抵旧金,但新金(克重)必须大于旧金的30%。不是本品牌的,验完金的纯度,如果没问题就按当天金价扣4%的损耗。”该柜员说。
此外,随着金价的冲高回落,不少人开始卖金变现。“买金买得早,这些款式也早就不喜欢了。趁着金价还在高位,抓紧‘落袋为安’,也赚了不少钱。”有消费者表示。
金价未来走势如何?
中信证券研报称,去年10月以来黄金价格上升较为明显,这与人民银行购金需求以及黄金消费性需求增加有关。今年3月以来,黄金价格反常上升可能由黄金投机交易性因素促成。
黑崎资本首席投资执行官陈兴文认为,短期内黄金价格可能会继续面临调整压力,特别是在市场避险需求减少、投资者获利了结以及美联储货币政策预期变化的背景下。而由于地缘政治风险的降低以及美元汇率的增强,黄金价格经历了显著的下跌。美联储主席鲍威尔以及其他官员在利率政策上维持了较为强硬的立场等多重因素叠加,形成共振,进一步对金价构成压力。
随着黄金进入宽幅震荡箱体中,监管和机构纷纷提示投资风险。
以建设银行为例,4月15日,其发布的贵金属交易业务市场风险提示的公告称,近期国内外贵金属价格波动加剧,市场风险提升,客户要理性投资,提高个人黄金积存等贵金属交易业务的风险防范意识,合理控制仓位,及时关注持仓情况和保证金余额变化情况。
短期盘整不改长期投资价值
不过,展望国际金价的长期走势,多数受访人士仍然表示较为乐观,理由是美国实际利率易下难上,美联储近期降息的预期仍有可能再度发酵。
中信期货研究所宏观与商品策略组负责人张文表示,美国在二季度末降息的预期仍有可能再度上升,年内降息概率仍然很大。一旦实现,将极大有利于全球经济的复苏和金融风险下降,此时贵金属价格或将企稳向上。此外,美国财政风险、地缘风险以及全球的经济增长风险也使得贵金属具备长期投资价值。
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明明认为,尽管短期内,美联储表态较“鹰”等利空对已经超涨的金价可能将造成较大冲击,但中长期来看,美联储恐难进一步收紧货币政策,美国实际利率易下难上,且在地缘政治形势较为动荡的环境下,全球央行购金步伐可能延续,预计金价中长期依旧有一定的上涨空间。
世界黄金协会发布的《全球黄金需求趋势报告》显示,2023年全球央行购买黄金规模高达1037吨,创下历史第二高纪录。其中,中国央行在“央行购金潮”中名列前茅。自2022年11月起,中国央行已连续17个月增加黄金储备,截至2024年3月末,黄金储备总量已达7274万盎司,折合2074吨。而在2023年世界黄金协会组织的全球央行问卷调查中,有71%的央行机构认为未来12个月全球央行持有的黄金会有所增加。
世界黄金协会中国区首席执行官王立新表示,全球央行增持黄金,不是基于短期投资获利的需要,而是外汇储备资产配置结构持续优化的战略性考量。此外,过去数十年黄金提供了相对稳健的年化回报率,也是各国央行愿意长期配置黄金资产的一大因素。
华福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燕翔坦言,中长期来看,黄金定价的核心因素仍然是实际利率、避险情绪和相对美元的货币属性。后续美国进入降息周期、实际利率下降仍是大概率事件,叠加全球央行购金尚未完成,均对中长期金价带来支撑。
本报综合整理 编辑:郝宗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