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苏永生
又是一年樱花季。那天上午,天气不错:气温23摄氏度,较前几日高,微风。虽有点雾,但也算是难得的赏花天。10点左右,我和妻子来到中山公园,此时雾完全消散了,蓝色的天空,澄明透亮,人的心情更觉愉悦。
进入中山公园,向右一转,就是著名的樱花大道了。60多年前,爸爸妈妈带着我们几个孩子就是走这条路来赏樱花。那些年,跟随父母来过好多次,但赏花的印象却模糊不清,只记得大人们那时对于“樱花会”的兴致是很高的。一到这季节,邻居们见面,往往问是否去过樱花会。
老青岛人,不去一次中山公园看樱花,就觉得过不去这个春季!
樱花大道上游人不少,但由于是工作日,不算太多。路两边的樱花树像盛装的少女迎着游人,白色粉色的花朵连绵成片,几乎遮蔽了树干和树枝,如鲁迅先生说确也像绯红的轻云。不过在树的边缘,也总有些伸出的树枝,带着满枝的花朵,相伴蓝天,显出与众不同的美丽。
一群幼儿园的孩子在道旁的草地上快乐地跑啊,跳啊。不由地想起我们的童年,那是多么遥远的过去啊。坐在轮椅上的一位老人进入我的镜头。他由一位中年女性推着来赏樱。那年,我和小弟也是这样推着轮椅上的老父亲来看樱花。一个冬天不能出门,到了春天,父亲也没有说要看樱花。但青岛人怎么会没有樱花情结呢?那天我开着车,载上轮椅。把车停在西门外。小弟和我轮流推着父亲,到樱花大道,来回走了一段。父亲不大说话,只是静静地观赏、观看。那是一段珍贵的记忆。
我和妻子慢慢走,一路拍点照片和视频。不知不觉到了南门。近年来,恢复了喷泉池里玩水儿童的雕像,给了老青岛人一个回忆的机会。几乎所有人都喜欢在这地方照相留念。这里也真是特别适合,往北是长长的樱花大道,水池两边除了盛开的樱花,还有好多棵大梧桐树,大概是百年前建园初期所植吧。
20世纪70年代末,父母二人劫后余生,回到青岛,就在这里留下过合影。我和妻子80年代中期调回青岛,也在这里照过相。我敢肯定,每一个青岛人,家里都有这里的相片。
“樱花雨!”一个女孩惊喜地叫着。没错,是樱花雨。歌里不也有“花雨漫天飞扬”的句子吗。那真是写实,而绝非夸张。我注意到,花瓣飘落的过程,竟是那样有诗意,漫天飞舞的花瓣并非从高处直直地落下,而是合着风的旋律婆娑起舞。有的斜着落下,有的落到一半还没着地,像不舍得离开树枝,又回旋飞舞,最后才决然放弃,轻柔地拥抱大地。风过的地上,已被落花铺成花毯,异常美丽,却又令人惋惜,甚至会有一点点伤感。
我和妻子慢慢向北走。离了主道,空地多,很多人在樱花树和别的树下,铺个垫子坐下,伴着樱花享受春光。那边,有一些韩国人,穿着民族服装,正在载歌载舞;这边,一支老年人的乐队在演奏,一位女歌手,也是有些年纪的,和着伴奏唱歌。一曲终了,围观的人们纷纷鼓掌叫好。
不觉来到原先的儿童乐园一带。那几棵大悬铃木还在,其中最大的一棵,需要两三个人才能合抱。它的树枝四下伸展,直插云霄。那一年,也是我们小家庭刚回到青岛,来游园时,为女儿在这棵大树下照过一张相,她那时三四岁,活泼调皮,摆出一个造型。一转身,女儿也人到中年。大树还在原地,保留着它似乎不变的容颜。
从近年来才恢复旧时模样的老中山公园的石头门垛大门走出,已是午后时光,感觉要起风了,是回家的时候。
每年的樱花花开花谢,每年的赏花人来来去去。老青岛人的樱花情结,饱含对人生的热爱、对亲人的怀念和对岁月的留恋。
(周晓方 编辑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