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财经日报/首页新闻记者 陈栋
距离2024年高考越来越近,不少考生因为紧张出现了失眠的情况。由于晚上睡不好觉,白天没有精神,从而使目前的复习陷入十分被动的局面,大大影响了复习质量。
目前这个阶段,保持充足良好的睡眠是广大学子在复习道路上的重要前提,也是高考时能够正常发挥的重要保障。因此,如何保证良好的睡眠是考生目前面临的十分重要的问题。
那么怎样才能克服紧张情绪保证复习期间的睡眠质量呢?为此,记者采访了青岛市精神卫生中心精神二科主任、医学博士孙平。孙平表示:“随着考试的临近,考生出现紧张睡不着觉的情况也很自然,这个时候考生应及时进行自我调整,如果不能自我调整的话,可以和学校的心理辅导老师或是到青岛市精神卫生中心门诊找专家沟通,积极调整自己的心态,放下紧张情绪,从而改善睡眠质量。如果经过心理调整还不能达到好的睡眠效果,考生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适当进行药物治疗,以达到更好的睡眠效果。”
“过重的学习及精神压力会大大降低睡眠质量及智力的发挥,因此考生要适当放松心情,安排好学习与休息时间,休息时听听轻音乐,做下深呼吸,饭后散散步,小小的休闲有利于释放压力,让精神缓和。”孙平表示,高考期间,无论饮食还是睡眠时间,考生考前应该遵循平常的习惯。睡眠时间长短因人而异,没必要强求,关键要养成一个良好习惯。其实失眠主要都是心理原因造成的。保持良好心态,对社会竞争、个人得失等有充分的认识,避免因挫折导致心理失衡,这才是最重要的。
“有的人睡眠时间不短,但白天仍感到困乏,这是睡眠质量不高的结果。”孙平表示,考生们千万不要看完书后直接上床,或放下书倒头便睡,这样不利于进入深度睡眠。因为人的大脑从兴奋状态到睡眠状态,应该有一个过渡、缓冲的过程。因此,应该在睡觉前让大脑放松5分钟,或者喝一杯牛奶、听听钢琴曲,或者洗一个热水澡、泡泡脚,这样就能睡得香、睡得踏实。
此外,适当的户外锻炼也是治疗失眠的好办法。研究发现,适当的有氧运动可以缓解精神压力,促进身体代谢,使头脑运作更灵活。户外锻炼不仅可以增强人体各组织器官功能,提高人体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和耐受力,加强对疾病的抵抗力,提高工作效率,起到保健作用,还能调节情绪,从而改善人们的睡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