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8版:红礁石 上一版   
下一篇

大有来头

年度中国好书——《地球史诗》

4月23日世界读书日当天,2021年度“全民阅读大会·中国好书”盛典在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和科教频道播出,2021年度“中国好书”奖正式揭晓。其中,由青岛出版社打造的原创科普童书《地球史诗:46亿年有多远》(以下简称《地球史诗》)入选年度“中国好书”少儿类。

《地球史诗》一书是国际知名古生物学家、著名科普作家苗德岁教授的新作。苗德岁先生著有多部销量、口碑俱佳的少儿科普作品,曾获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优秀科普作品金奖、桂冠童书奖、文津图书奖、中国影响力图书奖、自然好书奖等数十项荣誉。《地球史诗》是他第一次向青少年讲解地球科学。

科普图书融入通识教育理念

在《地球史诗》中,作者用通俗又不乏诗意的语言讲述了地球的演化历史、岩石中的秘密、地壳运动、化石记录的生命演化史、地球矿产等方面的知识,向读者展现了地球演进这场史诗般的恢宏场面。本书内容深入浅出,图文并茂,可读性强,兼具科学性、文艺性、趣味性,具有“孩子读了不觉深,大人读了不觉浅,外行读了不觉深,内行读了不觉浅”的写作风格。

作为一本科普图书,《地球史诗》的一大特色是通识教育理念。在书中,苗德岁教授运用细腻通俗的语言,架构科学严谨的知识体系,穿插多重人文哲思,打通理科与文科的壁垒,融合地理、生物、历史、物理、化学、文学等多学科,传递科学精神,启发跨学科思维,使多个年龄段的读者都可以阅读并有所收获。

细节见真章

本书第一章从常识性的地球切入,介绍了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地球的大小和形状、地球的年龄等,既是为了轻松地引入地球演化史这一正题,也是为引导读者进一步阅读后文做铺垫;第二、三、四章是讲述地球46亿年演变史的重点章节,是本书的核心,分别讲述了地质学家是如何利用地层结构判断地球演变的,地球46亿年来发生了哪些地质变迁,人们对地球演变的认识有什么变化,以及如何从生物演化的角度看待地球;第五章介绍了地球46亿年来积累的丰富资源。末尾,作者加了个“我爱我家”作为尾声,紧随前一章,谈及地球资源利用的现状及对未来的展望,呼吁读者保护地球、保卫家园,为全书作了主题上的升华。

细节可以体现一部作品的创作水平。本书作者把严谨、深奥的知识分解成一个个小板块,每个标题是对各章节凝炼精准又生动形象的概括,让人读来丝毫不觉得枯燥。比如《什么是化石》《地球不是平的》《卓尔不群的火山》等,没有故弄玄虚,单看标题就一目了然。另一些标题巧妙地化用文学元素,比如第一章的标题《初识地球真面目》,源自古诗“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作者还善用比喻,将抽象的概念具象化,比如第二章标题《阅读地球“石头记”》,看到这七个字就能激发读者的好奇心,翻开读才明

白作者是把地层比作一部地球历史的大书,

教读者如何“阅读”石头,如何通过地层结构

解读地球变迁,从而认识地球的历史。

本书的编排方式也值得称道。编辑团队并不是简单地贴上大段的文字块,再将图片插进去敷衍了事,而是设置了多种辅助阅读的小链接,让人眼前一亮。这些小链接包括两类:一类是专业知识链接,是对正文知识点的细化补充,帮助读者扫除阅读障碍,包括“术语”“走近科学巨匠”“了解科学元典”,以及地质景观鉴赏等;另一类是人文素养拓展,文学名著、古代诗文、中英文名人名言等信手拈来,启发读者的发散性思维,引领读者从日常、人文等新颖的角度认识科学。

揽获众多奖项

《地球史诗》面市以来,多次登上业界权威榜单,荣获多种奖项,包括《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年度童书、大鹏自然童书奖年度童书、微博童书榜年度好书,以及华文好书、中国好书、好书品读等多个月榜。《中国图书评论》《出版商务周报》《中华读书报》《中国科学报》《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我们爱科学》等多家媒体一致推荐,中国科学院院士沈树忠、中国科普作家协会副理事长陈楸帆、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部教授周尚意等多位专家也给予高度评价。

《地球史诗》为“苗德岁写给孩子的自然科学”系列的第一册。全系列共六册,涉及地球、生命、恐龙、人类、生物多样性、生态环境等六大主题。第二册《生命礼赞》和第三册《恐龙绝响》即将在2022年6月面市,系列完整版将于2023年上半年出齐。

“苗德岁写给孩子的自然科学”为青岛出版社旗下少儿科普品牌“科学+”的首批产品。“科学+”旨在由权威科学家精心创作,从前沿科学主题出发,打破学科界限,带领青少年在多学科融合中感受求知的乐趣。

版权所有(c)青岛出版集团 COPYRIGHTS @2010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鲁ICP备10001583-1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