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东坡是我国书法艺术领域的巨匠,是继王羲之、颜真卿之后又一位杰出的书法大师。苏东坡擅长行、楷,曾遍学晋唐五代众名家,且集众家之长自成一派,与蔡襄、米芾、黄庭坚并称“宋四家”。他还提出“我书意造本无法,点画信手烦推求”“自出新意,不践古人”等重要书法理论,成为宋代“尚意”书风的倡导者和引领者,在中国艺术史上的地位举足轻重。可以说,苏东坡代表着宋代文化的高度,也代表着宋代文人书法的高度,其洒脱与豪迈的书法风格,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
青岛出版社与故宫博物院此次联手打造的《苏东坡书法全集》(以下简称《全集》),首次全面汇集苏东坡海内外存世之墨迹、法帖、碑刻作品,是文化界、艺术界第一部汇集苏东坡存世书法作品的集大成之作,数量之全,内容之丰,为以往出版物所未有,已入选“十四五”时期国家重点图书、音像、电子出版物出版专项规划。
《全集》为套书,一套6卷,其中墨迹2卷、法帖3卷、碑刻1卷。开本为8开,装帧为裸脊精装加书盒。书中精选了分散在海内外各大博物馆、收藏单位、图书馆中的苏东坡存世墨迹作品43幅、法帖作品15幅、碑刻作品8幅。代表苏东坡艺术高度并著名于世的作品有:《寒食诗帖》《李白仙诗卷》《归去来辞卷》《前赤壁赋卷》《楷书祭黄几道文卷》《行书洞庭、中山二赋卷》《答谢民师论文帖卷》《东坡苏公帖》《成都西楼苏帖》等。
《全集》以全篇、局部原大、局部放大的次序展示作品原貌,题跋亦全部呈现,辅以介绍说明和释文。每个品类中,如墨迹、法帖、碑刻卷中,以作品的大致时代顺序排放。
值得一提的是,《全集》收录的藏于日本宫内厅书陵部的《宋拓宸奎阁碑》为首次在国内公开出版;藏于上海图书馆的《明拓赵清献公碑》近年来未出版过单行本,此次为民国以来首次出版;藏于故宫博物院的《明拓晚香堂苏帖》是《全集》所收录的体量最大的法帖作品,此次也是该帖第一次在国内公开出版。
更为难得的是,《全集》所收录的传世的苏东坡宋拓和明拓本法帖和碑刻作品十分齐全。尤其是宋拓本,几乎收录了传世的所有版本,包括藏于故宫博物院的《宋拓姑孰帖卷》、藏于天津博物馆的《宋拓西楼苏帖》、藏于上海图书馆的《宋拓郁孤台法帖》、藏于吉林省博物院的《宋拓群玉堂帖》、藏于北京市文物公司的《宋拓东坡苏公帖》等。
苏东坡一生屡经坎坷,致使其书法风格从平正到跌宕。元丰三年(1080)二月,苏东坡因宋朝最大的文字狱“乌台诗案”受新党排斥,贬谪黄州(今湖北黄冈),精神上郁郁寡欢,生活上穷愁潦倒。在黄州的第三年,苏东坡创作了“天下第三行书”——《寒食诗帖》,对后世影响深远。
同年七月,苏东坡与友人乘舟游览黃州城外赤鼻矶,遥想三国时代的赤壁之战,作《赤壁赋》,表达对宇宙及人生的看法;十月重游,又写了一篇《后赤壁赋》,两文传诵不绝,是文学史上著名的杰作。
黄庭坚称苏东坡书法“早年用笔精到,不及老大渐进自然”,从苏东坡一生的书迹,不难看出其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因而,以书法观东坡,以东坡观时代,《苏东坡书法全集》对苏东坡书法的整理和研究,为苏轼研究以及宋代文化研究提供了全新视角,同时也有着较高的艺术价值和收藏价值。 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