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8版:红礁石 上一版   
下一篇

泰山路往事

王咸彪/图

泰山路印象较深的是十几年前的烧烤,每当夜幕降临,辽宁路以西的泰山路上灯火通明,人气十足,这条路宽阔平坦,右边的人行道也宽敞,人行道饭店门口摆满了桌椅板凳,里面也顾客盈盈,进出往来,十分热闹,烤肉、海鲜、小凉菜、散啤酒,颇对青岛人的口味,而且价格也合理,所以买卖兴隆。

笔者和朋友来过几次,烧烤占据了半个街道。喧哗的食客,干扰了昔日的宁静,也许因为过于扰民,后来烧烤街转移到了营口路,这儿生意萧条,又恢复了往日的安宁。

泰山路是一条老街,历史悠久,西段始建于德占时期,叫鲁赤街,又叫锦豹街,日占时期曾叫喜乐町。上世纪20年代由辽宁路又向东建路,开始没有路名,到30年代通到松山路时,才沿用了泰山路名。泰山路因分两期建成,所以,东西路各有差异,辽宁路以西平坦宽敞,辽宁路以东则较窄,是一条沿贮水山北麓呈大S形的小路,蜿蜒起伏,峰回路转。

早期泰山路建筑不多,自上世纪30年代开始住户增多,其建筑大多是贫民大院式,偶尔有几处别致洋房散落其中,大都是日本人的住宅。那时,泰山路上最高楼顶多是三层,所以沿路向上放眼望去,尽头总现出一片蓝天白云。

泰山路上也有一段红色的记忆,中共“一大”代表邓恩铭,1922年来青岛开展党的工作,曾任《胶澳日报》副刊编辑,他以东镇小学教员为公开职业,秘密进行宣传、组织发展工作。1923年底,建立了青岛第一个党支部,邓恩铭担任中共直属青岛支部书记,是党在青岛的第一位领导人。

1925年2月8日,他组织领导青岛胶济铁路工人大罢工,成立了胶济铁路总工会,同年4~5月,又组织领导了青岛纱厂工人大罢工,成为“五卅运动”的先导,形成了青岛历史上震惊中外的第一次罢工高潮。

当时他就住在泰山路13号,因不断去各工厂而引起敌人的注意,后被捕。经党组织多方营救,得以保外就医。1926年6月,他再次秘密回到青岛,担任中共青岛市委书记,主持市委工作。

1928年7月,调回山东省委,1929年1月19日,因叛徒告密,他在济南第二次被捕。1931年4月5日,与刘谦初、吴丽实等共产党员被国民党枪杀于济南纬八路刑场,牺牲时年仅30岁。

解放前,青岛市在行政上长期是中央特别市,因地处山东,与山东分不开,所以,中共山东地下省委、团省委都曾设在青岛。

1934年至1935年在青岛任共青团山东省委领导人的李仲林(莱西人),曾住在泰山路上的霞云里二楼(泰山路85号)其住地也是团省委活动地点,当时租房需“铺保”(商店做担保人),他偷了哥哥商店图章盖了铺保,租下了这里的房子。

据后来李仲林回忆说:“霞云里地址是绝对保密的,除团工委在此开会碰头以外,有关马列主义著作、党的刊物《红旗》、给中央报告等文件,都存在这里。”

霞云里大院建于上世纪30年代初,会字形二楼木质建筑结构,又带出两条“小辫子”,形成了里外院。大院中间左右各设两条水泥斜旋式楼梯以通向二楼,二楼通道绕院一周,木质隔栏漆有红色。据一些老人们说,解放前大院里三教九流辈都曾住过,解放后大院维修时还发现瓦片下藏有刀枪。后大院被部队接管,成了一军工企业的宿舍。

泰山路的西头与商河路、青海路交界处有一栋浑厚的红色建筑,格外显眼,它以前是青岛茂昌蛋厂,是上世纪30年代由奉化人郑源兴所建。我国早期工运领导人陈少敏曾经在这里做过工,她以蛋厂女工的身份配合时任山东省委代理书记的任国祯开展工作,先后组织了青岛纱厂、四方机车厂、烟厂等工人运动。

抗战以前,青岛市民众教育馆设在朝城路,抗战胜利后迁到泰山路原日本铁工所旧址,1946年10月正式开馆,由国立社会教育学院毕业的宋绍曾任馆长。民众教育馆设有图书室、阅览室、游艺室、民众学校、民众俱乐部、民众运动场。

青岛解放后,民众教育馆旧址作为第一人民教育馆,原民众教育馆长宋绍曾留任,仍是馆长。到1950年1月馆内设图书、报刊、儿童3个阅览室,办有夜校,举办展览会、游艺晚会等。

1958年该馆下放到市北区,叫市北区文化馆,曾建有“六二乐团”“六二话剧团”,演出过《棠棣之花》《原野》等名剧。剧中职员钟昭栋后成为专业编导。他们的业余曲艺队演员高景佐后成为著名山东快书演员。

1958年4月,青岛市决定成立群众艺术馆,第一任馆长由市文化局局长、党组书记鲁光兼任,暂设在泰山路市北文化馆,1959年迁至信号山路,又迁兰山路1号市礼堂。

当时,青岛市建青岛艺术学校、音乐学校均在泰山路,泰山路有很浓的文艺气息,曾出了不少文艺人才。1962年市北区政府在泰山路建了泰山路小学,泰山路东建了第二小学。1963年青岛市音乐学校停办,后来将校舍划给了泰山路小学,坐落在大庙山旧址的吉林路小学也合并了过去。现泰山路12号为市北区第一少年宫。

泰山路和吉林路拐角,还有一个卖开水的茶炉,一些些男孩子经常在门口喊:“马蛋壶,开茶炉,一分钱,倒一壶,大嫚来了倒两壶。”那时,还没有电热器之类的,夏天,每家都需要打开水,打开水也就成了孩子们常干的活。

泰山路经过多次变迁已经面貌全非了,昔日的院里已经变成了幢幢楼房,往日的小楼变成矗立的大厦,路上设了2号线地铁站……

漫步在宽敞的泰山路上,我想起《明天会更好》的歌词,“轻轻敲醒沉睡的心灵,慢慢张开你的眼睛,看看忙碌的世界,是否依然孤独的转个不停……”愿泰山路这条百年老街明天更美好!

版权所有(c)青岛出版集团 COPYRIGHTS @2010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鲁ICP备10001583-1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