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财经日报/首页新闻 记者 刘瑞东 通讯员 何文婕 吕佼
昨日,青岛市中级人民法院在莱西市人民法院开发区人民法庭举行2023年度第十四场新闻发布会,通报青岛法院农业知识产权保护情况,发布青岛法院农业知识产权保护典型案例。
据了解,近三年,青岛全市两级法院受理的涉农知识产权案件主要包括植物新品种权、专利权、商标权、技术合同、商业秘密等纠纷。案件呈现以下特点:
审理难度逐年加大。主要表现为,涉农专利、植物新品种等疑难复杂技术类案件增长迅猛,涉及生物基因等新技术新领域的案件给审判工作带来新挑战,技术事实查明难度较大。
案件标的增大,侵权赔偿力度加大。涉农知识产权案件的侵权人往往属于故意侵权,多涉及假冒伪劣的种子、化肥等农产品,极易造成让农民损失惨重的后果,为维护权利人和农民的合法权益,人民法院加大对恶意侵权的惩治力度,有效遏制涉农侵权行为。
侵权行为愈加隐蔽,权利人维权取证难度加大。植物新品种权等类型案件往往需要借助司法鉴定查清案件事实,权利人最初要提供证据证明侵权人的侵权事实难度较大。侵权人在销售侵权农产品时,通过网络销售、产品外包装标注信息不真实等隐蔽方式侵权,增加了法院查明案件事实的难度。
发布会上,青岛中院有关负责人介绍了青岛法院保护农业知识产权的举措:一是坚持“精品审判”,通过审理典型案件,加强涉农商标侵权及不正当竞争纠纷案件和涉农专利侵权纠纷案件的审理工作,强化对农产品商标、地理标志和集体商标以及农业科技成果的保护,促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推动农产品品牌建设。二是加大植物新品种等重点领域知识产权司法保护,严格依法审理各类种业知识产权案件。三是深化技术事实查明机制,针对涉农技术类案件事实认定难的问题,建立技术调查、技术咨询、专家陪审和技术鉴定“四位一体”的涉农技术事实查明体系,从市农业农村局等单位推荐的农业技术人员中选聘技术咨询专家,提请人大任命农业技术人员担任人民陪审员,深入参与涉农案件庭审、现场勘验等诉讼活动,协助法官准确理解和高效查明案件的专业技术问题。四是建立“青知学堂”“青知慧眼”“青知手绘”等法治品牌,组建知识产权创新服务队,开展形式多样的“知识产权宣传周”活动,努力提升涉农企业在专利技术、地理标志以及商业秘密等方面的保护意识。
为进一步做好农业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工作,下一步,青岛法院将依托青岛知识产权法庭在胶东半岛涉农知识产权保护中的窗口作用和集中管辖优势,综合运用植物新品种权、专利权、商标权、商业秘密等多种保护措施,保持对农资制假、危害种业安全行为的高压态势和打击力度,实现对涉农知识产权的多维度保护。通过落实知识产权惩罚性赔偿、深入研究涉农知识产权新类型案件的事实查明及法律适用问题、健全知识产权行政保护与司法保护衔接机制等,积极探索符合青岛特色的涉农知识产权保护模式,努力维护农业市场交易秩序和粮食安全,促进半岛地区农业科技创新。
青岛中院从近年来审理的涉农知识产权案件中选取十个典型案例发布,涉及植物新品种侵权、专利侵权、实用新型专利权纠纷和商标侵权、著作权侵权及不正当竞争纠纷。其中,植物新品种侵权案件5件,专利权纠纷2件,商标侵权及不正当竞争纠纷3件,植物新品种侵权案件涉及玉米、辣椒、甜瓜、番茄等农业品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