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8版:红礁石 上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愿做读谷林的“一小撮”——从《答客问》一书说开去

◎ 仇方晓

《答客问》(张阿泉/问 谷林/答 止庵/编)书名很有趣。谷林在《引言》中云:“‘答问’一辞横排,可以左读,也可以右读。有客必有主,只是谁主谁客,便又为四十五题别添一问。”

书中的提问者,是记者、作家张阿泉。问题涉及谷林的笔名由来、早年经历、读书缘起、工作感受、恋爱婚姻、居住环境、阅读趣味、文学理念、写作习惯、性格特点、处事方式、日常嗜好、故园记忆、文献整理、古典文学、藏书、校对、书法、旅行、人生感悟等,涵盖了83岁的谷林先生大半生的方方面面。

谷林以信作答,每题必复,从2002年3月4日到7月31日,5个月答完45题。答卷皆可作随笔小品读,宛如炉边闲话,坦率简净,清丽古雅。钟叔河先生称赞道:“他的文字是最好的。”

有人称这是一部对话体的自传。谷林自嘲道:“我为之目瞪口呆,唇齿未启,哪来谈话?穿衣吃饭,何事堪传?”谷林先生蛮幽默的。如在回答“您一生最大的愿望是什么”一题时说:“倘若略去那个‘最’字,只说大和小,那么我倒是偏向于小,只愿望有一间十平米的斗室,使我的书能分类上架,便于取阅罢了。”八十多岁人的小愿望,这不仅仅是幽默了。

又如在回答会计工作时说:“会计工作是一项事务性、技术性的工作,比较简单,易于熟练,要做好并不太难。如果让你放手做这项工作,也许有利于养成认真、细心的工作习惯。但最麻烦的懊恼事是——被迫做假账。我在最初从事这一职业的二十年间,为了给老板省钱逃税,每天记一真一假两本账,苦不堪言。总指望有一天能够只记一本账,‘从一而终’把自己‘整个儿嫁给他’。新中国成立后,我较为称心地又做了这项工作十年,之所以是‘较’而不是‘最’,是因为担任的已不纯属于事务性和技术性的业务,而增加了若干行政性‘动口’的行当。颇非我的习性所宜,幸好一场‘大革命’将我‘革’到博物馆整理文献资料,这是我一生职业生活中最美满的十三个年头,直到73岁心满意足地归休。”这番黑色幽默般的大实话令人黯然。

正如陈原先生所云“诚实到无法形容”。正是在这“最美满的十三个年头”中,他费功10年,点校出版了200万字的《郑孝胥日记》,出版了《情趣·知识·襟怀》,同时发表了很多精致优美的文史、读书随笔。

先生本名劳祖德,谷林是他的笔名,是借用了女儿国林的名字。“国”与“谷”和他家乡话发音极为相似。彼时,有谷子长成林一说。定名“谷林”,顺便幽了浮夸风一默。

谷林生前出版过《情趣·知识·襟怀》《书边杂写》《答客问》《淡墨痕》《书简三叠》《郑孝胥日记》等作品。

初不识谷林,见到《情趣·知识·襟怀》,以为是心灵鸡汤类文字,没买。后来得到《书边杂写》,读得喜欢,才开始搜寻他的书。至今,除了《情趣·知识·襟怀》,他生前身后出的书我都买齐了。如止庵编,收入谷林生前未收入文集的“集外文”共172篇的《上水船》、沈胜衣编的《觉有情-谷林文萃》,还有《书简》《爱书来:扬之水存谷林书札》《谷林锺叔河通信》。其中《觉有情-谷林文萃》中收录了10篇《情趣·知识·襟怀》的文章。我读后才发现它和《书边杂记》是一个路数,都是读书感兴,怀人记事,无不落笔即成掌故,议论切中肯綮,语气每见佳趣,又极具人文情怀。如用作书名的那篇,讲到读叶圣陶先生《嘉沪通信》记:“灌县农田丰美,似胜江、浙。今年又大熟,望之喜极欲涕。”体味到的是叶先生“民胞物与”的襟怀,绝无鸡汤味。从《上水船》集中,知道了《情趣·知识·襟怀》原拟书名《上水船集》。谷林曾解释道:“上水船乃吾乡俗语,意谓虽费尽力气,终究寸迟尺滞,不能速达也。自喻作者之拙钝而已。”出版社怕影响销路,改成了这个题目。谷林当时即认为“实在不得体”。当年改书名的编辑,后来还向谷林道过歉。

他的书信集里,几乎每信都要写到买书、藏书、赠书、校书、书评,充满书香。书中谈论语文问题的“咬文嚼字”,同样是精致可读,情感暖暖、意趣洋洋,给人以涵濡吟味的享受。

谷林的书印数都不多。《郑孝胥日记》最低,仅1500册,最高的《书边杂写》万余册,其余都是4000至6000册。我所买的都是打折价,足见其并不热销。我曾问过二十几位读点书的人,无一读过谷林。

谷林真陈原评述的那样——“是宁静的,淡泊的,与世无争的,绝不苟且的,诚实到无法形容的。”文如其人,就像一片阳光般的谷林,虽不广袤,却有着一股浓浓的熟香。

版权所有(c)青岛出版集团 COPYRIGHTS @2010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鲁ICP备10001583-1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