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陈国先
再次踏进一中的校园,焕然一新的景象扑面相迎。宽敞明亮的教学大楼,高规格的塑胶运动场地,还都似曾相识?如今的校园整洁又温馨。簇拥而过的师生,迎面走来又擦肩而过,笑容满面又清纯陌生。那个瞬间,自己竟一度感到了莫名的踟蹰恍惚。
路径,依然是旧时的模样。眼熟的那几排银杏树依然没挪窝,依旧挺立喧响在我熟悉的一隅。都说“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只不过如今它们愈发地伟岸粗壮了。可惜的是还没到时令呢,若能往后再拖上半月,远望便是灿烂耀眼的一片金黄。夕阳晚照里,秋风满袍金。
花坛新矗立起两尊雕塑,那是岛城雕塑家徐立忠献给母校90华诞的礼物。其中一尊,雕刻的是大画家赫保真先生。徐立忠的回忆文章里也提到,1955年他读初一时,先生曾担任过自己的班主任。赫老师当年51岁,比徐立忠写这篇回忆文章时,还要年轻三四岁呢。那时候,赫老师教授他们美术和音乐。只不过相处时许多可追忆的细节,已被远去的岁月湮没殆尽,模糊不清了。然而此时此刻重要的不再是记忆,而是讲述这记忆的方式,被彰显得淋漓尽致。老师赠送一套木刻刀的情景,也被终生铭记未敢忘却。
上世纪六十年代末,一次偶然的机会,我购得了一套10卷本的《鲁迅全集》,如获至宝。通读鲁迅先生的文章,让我在那时候知晓了20世纪德国的杰出女艺术家凯绥·珂勒惠支,知道了将珂勒惠支版画引进中国的,正是鲁迅先生。风雨如磐的岁月,先生目光犀利,世事洞明。木刻版画与民众最为贴近,也最容易情感相通。粗犷的线条勾勒历史的缩影,而张扬的先锋格调令其他形式无可匹敌。激情滚烫可触可摸!在跟“木刻青年”会晤与通信时,鲁迅先生经常会谈起珂勒惠支,鼓励青年创作去借得他国之火,“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罗曼·罗兰也曾说过,珂勒惠支的作品“是现代德国最伟大的诗歌。”
2015年10月21日,德国女艺术家珂勒惠支经典作品展,在延宕80年之后,终于亮相中国美术馆。评论认为其作品主题展现了艺术家浓浓的人文关怀,以及画家生命中那些闪烁着爱与智慧光芒的瞬间。风格则体现了质朴的现实主义与奔放的表现主义之完美结合。“潮平两岸阔,月涌大江流。”
徐立忠的回忆文章,我是几年前读到的。不少精彩的段落和有趣的内容,也很难再想得清晰。然而重返校园的这段历程却让我想起了另一首诗:
花园还伫立在夏天的回忆里,
树木却已悄悄拆着帐篷;
直至仅剩一根木桩,
以及伸向天空的纤繁枝条。
这让我有了新的感悟,那就花开两朵,各表一枝,容我继续讲述知名画家赫保真的故事。
赫先生是我好朋友俊生的父亲。北京人民大会堂山东厅陈设的大幅立屏《满堂红》,就是依据了赫先生的巨幅绢本工笔重彩,由青岛刺绣厂朱姗师傅采用“金针凯绒绣针法”精心制作完成的。
老先生生前我是见过几面的。只是那时尚小,待在大画家身旁十分拘谨。即使与好朋友交谈,也自觉压低音量悄声悄语,小心翼翼。不过好奇心还是会吸引我,不时地去匆匆瞄上几眼。我发现老先生不是案前凝神创作,就是坐在藤椅上翻书阅读。印象里的老先生果然静水流深,是做任何事神情都很投入的蔼蔼长者。
记忆至深的一次交谈,是在读高一那年的暑假。午后,知了起劲地叫声从窗外传来。室内我跟俊生正聚在一起说话,而隔壁就是老先生的“见山楼”画室。也是赶巧了,那天座椅迎面的墙壁上挂着一幅徐渭写意花鸟,我眼睛一亮很是兴奋。或许就因为这出乎意料的好运气,让我惊喜异常,那一刻,还真就忘记了近在咫尺的,便是遐迩闻名的“见山楼”画室,那可是如雷贯耳的名号!很早我就知道徐渭是很了不起的大画家,此刻能不期而遇,那股兴奋劲就像是遇到了崇敬熟稔的前辈。神差鬼使地只想从座椅离开,靠向近前去瞻仰观赏。也忘记了平日里父母的那些叮咛,去朋友家可要有礼貌懂规矩。
边识读画中的题款,边止不住地开始了自问自答:“会是徐渭真迹吧?徐渭,字文长,绍兴府山阴人;我说得对吧,俊生?”“明代著名的文学家、书画家,自称青藤老人。是泼墨大写意画派的一代宗师……”就在这时候,身着对襟白细布褂子的赫老先生,从画室里踱步走了出来,微微笑着温和地说:“能讲述这么多青藤老人的生平,真的是不简单呀,读过徐渭的传记?”“不错嘛,小小年纪能记住大画家生平的这么多事迹,我家的俊生可不如你哟。”老先生慈祥的笑容让我如沐春风。随后,老先生又补上了后面这样的两句。或许是冷不丁地听到了长辈的夸奖,我满脸羞赧不知所措。
其实,那时候自己又能知道些啥呢?只不过从心里愿意去跟俊生交往,平日里又多读了几本画家的小传。我心中敬佩俊生,他真的是比自己强出了一大截,可我也不能自甘落后,得加紧追赶呀。高我一个年级的俊生,可是我心底铆定要追赶的榜样。如今回想起来,那已不是在读远方而是在读自己,也用不着再藏着掖着就说出口吧,这也是我那时候深藏于心的秘密,对谁都守口如瓶的秘密。
倾听历史的回响,瞻仰先生的塑像,怎么倏忽就变成了很久之前的往事?分明我还能感受到如同昨天一样的单纯,分明还会如昨天一样恭谨。我满怀崇仰地站在老先生跟前,依然聆听教诲。那些美好记忆此刻又再度被唤醒,就如同还是在昨天一样!梦随风万里,回头万重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