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牟赛高
站在信号山上向东南望去,不远处有一片青葱苍翠的树林。这片树林生长在地势低洼的沟中,有人叫它掖县路大沟,也叫黄县路大沟。大沟东起掖县路,西至黄县路,南靠大学路,北临龙江路。东西长约六七百米,南北宽约六七十米。沟中密密麻麻生长着上千棵杨树,高的五六米,矮的也有两三米,笔直笔直的,一棵棵有碗口那么粗。站在沟底向天空看去,杨树叶子遮天蔽日。风一吹,树梢来回摇摆,树叶窸窸窣窣,斑驳的日光也在地面上游动着。沟底从东往西有一条小溪,流到沟西头进入暗渠,从青岛二中(现育才中学)旁边的地方入海。下雨天溪水奔流湍急,干旱的时候溪水很细,但从不干涸。
大沟是我童年的乐园。我和玩伴们常常赤脚在小溪中玩耍,溪水清澈。我们有时用泥土把溪水堵住,形成一个水湾,很快有人会在上游做成一个更大的水湾,然后把湾扒开,很急的水流把我们下游建的湾堤冲垮。我们又在上游做一个水湾把他们的湾堤冲垮……有人做一些小纸船放在小溪里随水流向远处。夏天有小孩到沟底捉蟋蟀,弄得一身泥巴是常事。我们常去玩的地方是大沟的东段,西段不常去,我总觉得西段很神秘,一个人不敢去。而且西段挺脏,一不小心就踩着大粪。
上世纪五十年代,有一阵子全国打“四害”之一的麻雀。家家户户都行动,大人孩子一起上,用弹弓打,打不着就吓唬鸟,不让它们落地。人们仰着脸弓着腰、撅着屁股,一手拿着擀面杖或者火钩子,一手拿着脸盆,一面敲打一面对着天空中飞着的麻雀声嘶力竭地吆喝着。有人上了屋顶,有人爬上了树,只为吓唬麻雀。大沟里全是杨树,麻雀多,自然是重点区域。本应是充满鸟语的地方,那些天却人声鼎沸。倒霉的不光是麻雀,喜鹊乌鸦也跟着一起遭殃,弄得小鸟大鸟到处乱飞。
1963年左右,有关部门想改造大沟,在沟底安放了几处石桌石凳,供人们休息用。
大沟消失于1970年,全市到处挖干道,信号山东南面是个干道口,挖出的石头用铁皮车经华山路小胡同直接倒入大沟,一溜下坡。接近一年的时间,大沟逐渐被填满了,杨树也砍光了。我曾看到有施工人员用半圆形的预制板一排排连起来把小溪罩住,半圆形预制板的直径有几米长。小溪弯弯曲曲,一排长长的预制板也弯弯曲曲,这样保证了溪水在地下长流。预制板很结实,受力均匀,上面的石头是压不垮的。大沟填平以后,在上面渐渐盖起了许多楼房,楼房的地基很牢固。
现在,再到信号山顶往东南望去,看不到郁郁葱葱的树林,取而代之的是一排排楼房拔地而起。掖县路大沟,这个天然的氧吧永远消失了,但它长久地存于我的记忆之中。
(周晓方 编辑整理)